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一月 12, 2025 星期日 陽光充沛 17° 25% 寒冷天氣警告 紅色火災危險警告

回歸20年樓價倍升 上車路遙 置業要不吃不喝16年 資金仍蜂擁捧港樓

2017-06-27    經濟日報
香港回歸20年,住宅樓價倍升,市民不吃不喝近16年方可置業,新一代上車似乎遙不可及。惟高樓價下,資金仍蜂擁追捧港樓,樓價高踞不下,置業難情況相信短期內難以改善。 1997年金融風暴重創香港樓市,樓價由高峰輾轉回落6年,跌幅達7成,樓價急跌導致負資產個案不斷增加,2003年負資產個案曾高達10.6萬宗,佔供樓人士22%。 20年後的今天,往事彷彿已淡忘,樓價早已突破97年的歷史高位。根據差餉物業估價署數字,現時樓價較97年高出近9成,一層樓兩代人供,首期要父母資助。根據金管局的數據,現時樓價與收入的比率已上升至15.9,高於97年高峰值14.6,亦即一般市民要不吃不喝近16年,才能夠成功置業。 低息收入增 負擔比相對健康 若從樓市的關鍵數據來分析,現時與97年情況亦有頗大的分別。現時供樓負擔比(供款佔家庭收入比例)約71.5%,比當年106.8%為低。樓價雖高但負擔比率下降,原因在於當年除了樓價高,連利率亦高,97年實際按息曾高見10厘(P按),相比現時實際按息低見1.71厘(H按),差距甚大。 而市民收入亦明顯增加,今年首季家庭月入中位數為2.6萬元,較1997年第三季的1.89萬元增38%。再者,現時平均按揭年期延長至26.5年,較當年18.4年為多。在息率下降、收入增加及平均按揭年期延長下,都是現時樓價雖高、但供樓負擔比率較當年低的原因。 再者,近年內地資金已經成為支撑本港樓市的重要元素,內地客及財團頻掃住宅物業及地皮,不少地王、樓王都是由內地資金購入,再加上本地用家、投資者的追捧下,樓價依然愈升愈有。有見樓市急劇升溫,政府近年已先後推出多輪需求管理措施,包括額外印花稅、買家及雙倍印花稅,收緊一約多伙,金管局更8度收緊樓宇按揭。政府高官亦連番開腔表示關注樓市升勢,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多番強調,本港樓市目前處境危險,樓價很容易出現回調,呼籲有意置業的市民保持審慎態度,量力而為。不過,政府無論是出招抑或出口術,對樓市影響仍是有限,樓價依然繼續創新高。 施永青:樓市短期難爆煲 樓價闖高峰,置業難上難,但對不少年輕人來說,置業仍然是人生一個很重要的目標,他們各出其謀,希望能盡早上車。80後Michael努力工作儲錢,透過加按父母的物業,再加上自己的積蓄,盡管供樓會吃力一點,但亦成功置業;另90後大學畢業生Mandy,雖然暫未有能力置業,但對上車並未感到絕望,相信樓價長遠來說仍會下跌,或能跌至可負擔水平,自己亦努力儲錢,目標在10年後能成功置業。 目前物業價格及租金皆處於巔峰,經歷樓市數十年起跌的中原集團主席兼總裁施永青就認為,競爭力愈高的地方,樓價、租金就必然愈高,這是無可避免,市民負擔難免吃重。他認為,現時樓價雖然創新高,樓市短期內仍難爆煲,包括本港沒有房屋過度建設、買家過度借貸等問題,樓價亦沒有與投資者的購買力脫節,樓市難以重蹈97年般爆煲的覆轍。 --------------------------------- 置業心聲 個案1:80後Michael 父母舊契加按助首期 年底將結婚的Michael,兩年前已有置業打算,父母把已供斷的單位舊契加按,再加上自己的儲蓄合共約200萬元,作為首期購入油塘新盤,作為婚後的安樂窩。 只有28歲的Michael,現在港島一家珠寶店當營業員,月入約4萬元,在兩年前已經成為業主,當時因為打算向女友求婚,亦希望將來有屬於自己的小天地,便產生了置業的念頭。他指,租樓好像幫人供樓,不太划算,故約花了半年時間四出睇樓,最終選擇油塘的新盤Peninsula East,因為呎價相對便宜,亦看好區內發展潛力。 最終Michael以約580萬元,購入一個520平方呎兩房單位,借6成按揭入市,當中有兩成首期是將父母持有的荃灣物業舊契加按(由他負責供樓),另外兩成則是自己的儲蓄,新舊物業每月供款合共2.2萬元,他坦言現時供樓連同準備結婚的開支,有點吃力,但相信婚後二人一起供就會輕鬆一點。 個案2:陳先生 落車易再置業難 陳先生早在2000年前後已置業上車,2009年見樓價大升,故此將單位轉售「落車」,其後一直租樓至今。 從事繙譯工作的陳先生,在2000年前後,透過政府資助購入粉嶺碧湖花園的單位,持有單位至2009年以130萬元轉售單位。陳先生解釋,當時見樓價屢創新高,原本預計在內地樓價回落下,將會拉低本港樓價,加上當時單位因漏水而遭鄰居投訴,故此趁高位將單位轉售。 然而,樓價在2009年後不但未有回落,反而屢創新高。現時翻查單位最新樓價可能已經升值1倍。其後,陳先生一直租住二手樓至今,因為家庭需要及樓價高昂影響,故此一直未有再買樓置業。 個案3:90後Mandy 上車都唔係絕望 上車對於現今年輕人來說,似乎遙不可及,但樂觀的90後Mandy卻認為:「上車都唔係絕望。」 剛大學畢業的90後Mandy表示,對年輕一代而言,買樓是困難的,但又未至於如調查所指的不吃不喝十多年方能置業。她認為,長遠而言,樓價亦會下跌。 Mandy認為,要實踐買樓計劃,首先要找工作,同時要學識投資,要有儲錢計劃,目標10年後可以置業,她坦言或者到時都要靠父母幫忙首期。 建議政府可以提供免息貸款,又或為年輕人提供上車的貸款計劃,相信有政府的幫助會好好多。 Mandy認為香港大學生具競爭力,但要有正面的心態很重要,不要一面倒只聽別人說「買樓難、上車難」而失去動力,應該肯捱、努力工作,俾信心自己。 個案4:80後Ken 租樓10年仍未上車 「我初初出來打工時,元朗YOHO Town兩房單位百餘萬有交易,幾年後(09年)我開始租樓,兩房單位已超過200萬元,至最近更加超過500萬元,更加買不到樓。」80後的Ken租樓多年慨歎樓價愈升愈高。 作為私人樂器教師的Ken,經常游走各區教導學生,所以多年來一直選擇租住交通方便的市區迷你單位,租金由最初7,000餘元升至9,000餘元,粗略估計過去數年租金支出大約60萬至70萬元,更加難儲蓄到上車的首期。 不過現時他月薪約2萬至3萬元之間,有能力負擔300餘萬元的細價單位,所以近年積極部署買樓,目標一直集中政府推售的資助房屋。 他希望政府能夠定期地推售更多居屋,只有這樣才有較大的上車機會。 (系列十之二) 撰文: 梁振鋒 報道系列: 香港向前行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