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26
東方日報
本屆政府行將壽終正寢,回望過去的五年,令人唏噓不已,港府高官一再強調施政承諾基本「落實」不過是語言偽術,實際上是基本「落空」。全港二十二條公共屋邨重建大計無影無蹤,居民望眼欲穿,反映了問題的冰山一角。
全港樓齡超過五十年的高齡建築物已逾六千棟,每年還以數十棟的速度增加,其中就包括公屋,這些樓宇難敵日曬雨淋,不少淪為危樓,對居民安全構成威脅,光是修修補補無濟於事,重建才是根本之道。一三年底,港府曾評估二十二條非拆售高齡屋邨的發展潛力,聲稱會進行詳細的研究,結果事隔四年,僅華富邨敲定重建,其餘的屋邨遲遲沒有下文。
以有四十二年樓齡的葵盛西邨為例,本來被列入具重建潛力的公共屋邨之一,不少居民聞言重建都滿懷期待,以為可以改善居住環境,詎料一等再等,一盼再盼,始終是只聞樓梯響,不見有重建,說不失望是不可能的。區議員同樣非常不滿,批評當局公布研究計劃後,再沒有主動接觸區議會了解居民情況,更遑論勘察計劃,做法不負責任。事實上,當局進行研究後,對有關屋邨是否重建,何時重建,起碼要有個交代,有個時間表,否則只會令居民無所適從。正如有新遷入的居民抱怨,屋內情況惡劣,但不知道是否應該裝修;對於那些行動不便、渴盼遷居的長者來說,更是一種痛苦的折磨。
面對居民的苦況,亦有立法會議員向房委會了解重建進展,得到的答覆竟然是沒有具體計劃。房委會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更聲稱一三年的評估是一次性的檢討,並不代表相關屋邨已有重建計劃,這已是近乎「賴皮」的說法。既然沒有重建計劃,當初又何苦研究?個別樓齡較輕的屋邨已有重建計劃,反而樓齡更長、危樓問題更嚴重的卻無人理會,當局重建標準何在?莫非真的要等到「死人塌樓才做事」?近年本港一再發生舊樓倒塌或火災悲劇,難道還不足以觸動當局麻木不仁的神經?
其實,即使是列入重建的華富邨,也要拖到八年後才能完成。相比之下,港英政府曾於八八年推行「整體重建計劃」,將五百多座於一九七三年前落成的公屋納入其中,翌年就動工,其中最大的重建屋邨位於慈雲山區,當時共有五個屋邨,八年後重建完工,變成四個屋邨及兩個居屋屋苑,既改善居住環境,美化社區,又增加住房單位,可謂一舉三得。港英政府說幹就幹,雷厲風行,與特區政府光說不做,畫餅充飢,形成鮮明對比。至今有人懷念港英時代,並不是沒有原因。
五年一晃而過,港府的許多承諾都打了水漂,房屋問題如此,其他如取消強積金對沖、全民退保、標準工時、高鐵一地兩檢以至起訴佔中禍首等等,不是淪為空頭支票,就是一味拖字訣,如此無能、冇靈魂的政府,不被市民唾棄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