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26
經濟日報
全國政協副主席、首任行政長官董建華周末在港台節目《香港家書》中表示:
「在經濟、民生和社會發展面臨挑戰。全球化和科技的快速發展使貧富差距愈來愈大,這是許多自由市場經濟發達國家的共同經歷,香港也不能倖免。這種情況還因為房價快速攀升而加劇。但是就香港年輕人來說,他們要面對的不僅是高房價,還缺乏向上流動的機會。
在每一個香港人心裏,最首要的是房屋問題。我們必須實施有前瞻性的房屋政策,提供足夠的、市民不但負擔得起的,而且讓人生活得有尊嚴的房屋。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必須要迫切地解決土地供應的短缺。估計今後15年裏,我們必須利用現有土地和尚待實施的填海造地,建60萬個居住單位。」
董智庫推算 需年建4.2萬伙
15年建60萬個單位,大概是每年建4萬個單位,這個數字從何而來?唐榮翻查董建華擔任主席的團結香港基金,該會在4月底發表了「政策研究及倡議系列:土地及房屋」,當中提到:長期而言,基金會推算香港未來30年需要興建逾126萬個單位,合共需要超過9,000公頃的土地。不過,政府現時的土地開發計劃,即使計及諮詢中的項目,仍只有5,300公頃。
換言之,該會倡建30年建126萬個單位,一半即15年計算,是63萬個,平均每年是4.2萬個,與董建華所提相若,估計這個建屋數字的來源是該報告,而126萬個居住單位是如何計算?
來自該報告的附圖應該可以清楚說明。
董建華提到60萬個單位建屋目標,自然讓人想起1997年的八萬五政策,當時總建屋量目標為:公營房屋5萬個、私營房屋3.5萬個,8.5萬個單位就是這樣計算出來的。到了梁振英時代,恢復了長遠房屋策略檢討,每年底都會公布一個滾動推進的目標,所以均會因應各項變化,如住戶數量增減等作出修訂,過去3年的10年房屋供應目標的變化如下:
•2014年年底公布:2015-16至2024-25年度建屋量為48萬伙、約29萬公營房屋、19萬私人房屋。
•2015年年底公布:2016-17至2025-26年度總建屋量為46萬伙、其中公屋20萬伙、資助出售房屋8萬伙、私樓18萬伙。
•2016年年底公布:2017-18至2026-27年度建屋量維持46萬伙、其中公屋20萬伙、資助出售房屋8萬伙、私樓18萬伙。
長遠房屋政策目標 仍未達到
不過,可惜?還是可悲的是,遠至1997年的八萬五,近至3年來的長策目標,依目前的土地供應,這一大堆建屋量其實從未達標,即使近年私樓供應持續增加,若以落成量計算,近數年均未達到每年1.8萬伙的落成數字(明年才有機會達到或超越1.8萬伙),僅私樓推出的土地數目達到。至於公營房屋,理論上每年出租及出售單位要達到2.8萬伙,目前更只是虛無漂渺的「幻想」,房委會網頁暫時看到至2020/21年度以前均達標無望!
撰文:
唐榮
欄名: 專家樓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