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16
星島日報
(星島日報報道)面對逼切房屋問題,曾於八十年代出任布政司的鍾逸傑問道︰如果你是港督麥理浩,你會怎麼辦?「一邊是共用一廁的五個家庭(居住劏房),另一邊是(上樓的)快樂人民」,他說偉大領袖會作出痛苦抉擇,動用一點邊陲郊野公園土地建屋,而填海發展更只是「一個簡單問題,我們一定要做」,又說填海就是香港的發展故事,「沒有填海,沒有香港」。
政府提出研究開發郊野公園邊陲,這道是非題是房屋規劃界的「大哉問」。「如果你是麥理浩,你會怎樣辦?」下月將屆九十歲的鍾逸傑說了一個故事,指前港督麥理浩上世紀七十年代,設立了郊野公園,同時推出了十年建屋計畫,但當時全港只有約三百萬人口,現時已有七百多萬人。
鍾逸傑認為,麥理浩會從整體衡量,要怎樣才可以解決問題,「一邊是共用一廁的五個家庭(居住劏房),另一邊是(上樓的)快樂人民,作為偉大領袖,他會怎麼說?」他說,香港社會要判斷作出較佳的選擇,就是運用一點郊野公園邊陲土地,興建房屋。
鍾逸傑說,發展郊野公園問題的答案是痛苦的,因為香港的郊野公園是美麗的,他也喜歡郊外的自然環境,「但不是所有郊野公園都是美好和美麗的,也有些部分是沉悶的」,大家要平和地、開明地思考如何去覓地讓市民使用。
香港土地歷史是一個漫長的故事,鍾逸傑在一九七四年出任新界政務司後,便開發沙田新市鎮,成為他個人的代表作。他說,過去數十年,香港一直是一個填海的故事,「觀塘、荃灣、沙田、大埔、船灣、屯門、將軍澳,全部是填海,如果沒有填海,也沒有中環、迪士尼、啟德、赤鱲角,現在的機場第三條跑道,也是填海。」所以,他的結論是,「沒有填海,沒有香港」。
回應填海問題,鍾逸傑斬釘截鐵地說,「這是一個簡單問題,我們一定要做」,他更形容,「我們不能停止填海,否則等同自割咽喉。」對於現時反對填海的聲音,鍾逸傑說,填海是香港的救贖,「即使我們缺水時,仍努力填海興建船灣淡水湖和西貢的萬宜水庫,不惜將當地村民遷置到大埔和西貢現時的市區。」他指,如果當時沒有填海計畫,今天香港對內地食水的依賴將會更大。
麥理浩七十年代推出建屋計畫,令當代港人安居樂業,但房屋問題仍然困擾今天的香港,鍾逸傑直言,「今天的政府需要籌謀政策,像我們當年一樣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