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16
經濟日報
本港樓市進入恐慌性搶購年代,有報道指出,全港85%的二手放盤都在呎價萬元以上,彷彿好像萬元以下便是偏低,屬超值之選。
筆者得到王弼先生推介,在閱讀中國金融史一書發現,原來地價狂升,並不是資本主義社會所獨有,事實遠至唐朝,已經有投資者炒賣地皮致富,當中有這樣的描述:「開元初年,在以張說為首,封建官僚輪番炒作之下,大唐帝國土地價格開始了一輪螺旋式飈升,即使貧瘠土地的價格也是武后期間沃壤價格的數倍,一批封建官僚卻獲得了『多田翁』、『地癖』等一類的綽號。」
這些現象跟現時本港連天水圍嘉湖山莊也錄得呎價破萬元的狀況,相當脗合。結果,貧無立錐之地,天下窮人不斷增加,流民年復一年增加,並再次衝擊中原大地,開元盛世的局面不復存在,民怨不斷上升。
樓價有上有落 大家不可冒進
民怨令皇帝出手,唐玄宗推出可能是史上最嚴厲、最徹底的限購令,禁令禁止一切土地買賣,地主只要佔有田地超出朝廷標準,立即無條件沒收,朝廷將土地重新分配給無田地的農民。原來限購令也不是新鮮事,而且一步到位,香港的辣招與其比較,可謂小巫見大巫,溫和得多。
事情發展下去,廣大的農民得到溫飽之後,社會也經歷了一段平穩的時局,但農民工作動力不足,經濟也開始不景,通貨出現緊縮。書中記載在開元20年,一斗米的價格僅為13個銅錢,一匹絹的價格也僅為兩百錢,當時宰相張九齡提出廢黜官鑄貨幣,徹底開放私鑄,用今天的術語,就是狂印鈔票,增加貨幣供應,這些又是似曾相識。
其實,歷史不斷在重現,只是換了背景,換了術語而已。自古已有貨幣政策,有炒樓炒地皮的投機,甚至限購令等辣招,古人的聰明才智不下於現代人,人性的貪婪與恐懼也是歷久常新,當前樓價的狂升,不可能永遠持續下去,經濟有循環,樓價有上有落,大家必須小心,不可冒進。
撰文:
李峻銘 世紀21奇豐主席及行政總裁
欄名: 專家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