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06
東方日報
「天下雖大,竟無容身之處」,居住是人類最基本需要,可惜在國際金融都會的香港,卻似是遙不可及的奢望。據調查顯示,過半數非業主港人認為未來十年「買樓無望」,除反映繁榮背後的香港,欲求一瓦容身不易外,亦揭示所謂「悲情城市」的哀愁。
樓價飆升雖非香港獨有現象,環球一二線城市近幾年的升幅都不遑多讓,究竟是福還是禍尚且難料,不過經合組織(OECD)早前就警告,全球幾個主要經濟體的商業及住宅價格已攀上高位,很大機會「過熱」,暗示環球樓市隨時進入「大調整」。就以加拿大為例,樓價自千禧年以來已累升逾倍、瑞典的樓價火熱得「如履薄冰」,其潛藏風險程度可想而知。
毋庸置疑,環球樓市近幾年的大牛市,主因是全球央行齊齊量寬,大印銀紙及低息環境所致。成熟經濟體尚且如此,經濟規模相對細小的香港,加上聰明錢逐利自由進出,香港樓價「被動」地扯高,港府遏抑樓市措施也被化解於無形。
觀乎港府近年屢次加辣,本地樓市依舊「有調整,無跌幅」,無論從早前啟德地皮被內地資金搶貴麵粉價,又或近日兩個搶閘的新盤開價,均顯現發展商對樓市的進取態度,資金對樓市潛在危機似視而不見,甚至有「行船爭解纜」,提早慶祝農曆新年小陽春之勢。
對於無殼蝸牛的普羅市民來說,現實世界無疑是殘酷的,城市只不過是外披石屎的原始森林。樓價瘋狂上漲,可憐打工仔薪金升幅卻原地踏步。年輕人為買樓縱使甘願為樓奴,倘若不是「成功靠父幹」,能夠上車的機會根本不高。統計顯示,大學生過去十年入職薪金中位數沒寸步,在扣除每年通脹後,部分行業甚至出現倒退,在如此現實環境下,莫說買樓,就算想外出租樓自食其力亦不容易。
可嘆的是,港樓畸形現象普及化,香港所謂「劏房」有價有市,以呎租計更勝一般豪宅,但居住質素卻有天壤之別,連一扇窗戶也沒有的「黑房」更不計其數,在在反映本地樓市供需失衡與日俱增,未與經濟同步發展的現實。
無可否認,政府多年來都未能滿足市民最基本的住屋需求,年輕人怨氣日深,又怎不終日悲天憫人?「樓奴」一詞,本用以形容在艱幸努力買樓後,卻要過着年年進貢、歲歲來朝的置業者,但在居住生態已經嚴重惡化的香港,盼望成為樓奴,其實已是一種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