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15
經濟日報
筆者最近翻閱財經雜誌,發現極有可能過渡至新一屆政府任財政司司長的陳茂波,在年初立法會答覆梁美芬議員提問會否重推首次置業貸款,協助中產人士上車的報道。
當時提問的背景是政府雖然不斷為樓市出辣招,但仍然無法協助中產置業,他的答覆當然是暫時不考慮,怕刺激樓宇需求,為樓市火上加油;另一個因素,就是無法預測美國利率正常化速度,根據政府一向說法的邏輯,美國加息等於香港加息,就會令樓價下跌。
其實,這個情景似曾相識,97年樓市高峰期,政府推出首次置業貸款,讓合資格的首置者根本不用首期也可以買樓,不少在98年後卻變成負資產,甚至破產。政府措施本意是幫你,但結果卻變成害你。
今次樓市狂潮,政府汲取上次教訓,不再推出置業貸款,改用需求管理的所謂辣招應對,本意也是幫你,結果又如何?
宜多聽市場聲音 全面檢討辣招
樓價不斷破頂,升完可以再升,更不幸的是辣招令市場的大量投資資金流向細單位,令細單位樓價升幅遠高於大型單位,令購買細單位的首期及供款,都遠遠超於首次上車打工仔的負擔能力。辣招原意是最應該獲協助及支持的首置上車客,反而成為辣招下的受害者,愛你又變成害你。
同時,辣招又不斷收緊銀行對置業者的貸款要求及金額,當銀行貸款愈來愈難取用,買家被迫購買新盤,因發展商提供的高成數貸款,一手新盤跟二手盤樓價因而脫鈎,進一步助長樓價上升,再加上貸款批核較寬鬆,這批買家若無足夠供款能力,在樓價下調時,便會產生大量負資產,愛你又變成害你。
其實,行政干預產生的效果並不容易全盤預計,產生的副作用往往適得其反,愛你變成害你的例子多不勝數,這也是自由經濟體系勝於計劃經濟底因。新政府上場,要處理樓市狂潮並不容易,宜多聽市場的聲音,全面檢討辣招,了解其副作用,不宜死牛一面頸,否則愛你只會變成害你。
撰文:
李峻銘 世紀21奇豐主席及行政總裁
欄名: 專家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