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六月 16, 2024 星期日 微雨 26° 90%

高價搶地靠中資行內保外貸 單抵押地皮未夠 母公司要加抵押品

2017-03-07    明報
【明報專訊】中資持續高價搶奪香港地皮,金融界都關注他們的融資渠道。以海航集團的啟德地皮為例,儘管兩次投地後都有以地皮作抵押品借入銀行貸款,但所得款項均不足以支付一半地價,反映集團需另覓融資途徑。有銀行界人士稱,內保外貸(企業內部由總公司給銀行擔保,銀行在外部給企業解決貸款問題)是最常用的方式,因此中資行往往較外資行有優勢,另一方面部分外資行認為地皮價太高,放款較為審慎,亦解釋了中資行較為積極的原因。 根據貸款文件,海航集團於去年11月首次出動,以88.37億元奪得啟德1K區3號地皮後,旗下子公司以該地作抵押所得的貸款,只有35.02億元,佔投地價格不足四成。該筆貸款以東亞銀行(0023)為牽頭行與簿記行,南洋商業銀行及越秀集團旗下的創興銀行(1111)以牽頭行身分參與,分別承貸6億元和5億元。 海航質押股份為地王融資 海航集團亦在12月投得啟德1L區3號地,作價為54.12億元,其後亦在1月以地皮作抵押,取得一筆25億元貸款,由興業銀行香港分行提供。貸款額佔其投地金額,亦只有46%。由於兩次以地皮作抵押借貸後,仍然有龐大的資金缺口,故海航集團其後質押海航實業(0521)56%股份作部分融資。 有熟悉本港監管機構運作的人士稱,當局也留意到中資近期高價搶地,會確保銀行向中標財團提供抵押貸款時,估值按市場價計算,而非單看中標價。有需要時銀行亦要向財團要求地皮以外的抵押品。 另有外資銀行在港的負責人表示,中資高價搶地,外資行多不敢向他們放款,特別部分中標公司市值高出地皮中標價不多,他相信這些中標財團要靠中資行融資。 外資行多不敢放款 光大銀行香港分行資金業務副主管顏劍文表示,由於地價可升可跌,單以地皮作抵押絕對無法支持整筆投地款項,因此銀行普遍給出一個貸款套餐,除抵押地皮之外,公司亦可透過內保外貸或發債融資。 近月內保外貸持續增長 他認為,近月內保外貸有所增長,相信與中資持續在海外有大額收購有關,包括在港投地。一般而言,在境內的母公司會把資產抵押給境內的銀行,然後開出備用信用證,在境外的子公司則拿着備用證向境外銀行借貸。境外銀行借貸時的風險敞口不再單單是該地皮,反而是內地的抵押品及內地銀行的信用證,風險較為分散。但他表示,在香港承做內保外貸的多數是中資行,因為它們慣於與中資公司打交道。這亦是外資行在這幾宗貸款較不積極的原因之一,除了考慮到風險,亦因為外資行在內保外貸方面沒有優勢。 〔中資搶地狂潮 - 系列之五(完)〕 明報記者 廖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