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六月 16, 2024 星期日 微雨 28° 89% 雷暴警告

點揀另一半

2017-03-07    經濟日報
早前出席《經濟日報》一個午宴,席間石鏡泉老師承接近期城中熱話,提到一些揀選另一半的貼士: •獨生子或女 •另一半有高齡父母 •父母有已供滿的住宅物業 石老師半開玩笑地說,結婚前不用急着買樓,要多跟老人家飲茶,做個孝順媳婿,最好搬到另一半家中與對方父母同住,為甚麼?石老師說,一起居住才知道身為業主的老人家會否拿物業去造安老按揭。這樣子,一定會晉升有樓階層。 港府上周公布的最新人口數字,似乎正符合石老師所指,揀選另一半的社會趨勢。 政府統計處處長鄧偉江早前指出:「人口老化近年加速,主要原因是戰後嬰兒潮出生的人陸續踏入老年。65歲及以上的人口佔整體人口的比例,由2006年的12%上升至2016年的16%。這10年間的升幅與之前20年的升幅相近(由1986年的8%上升至2006年的12%)。」人口年齡中位數由2006年的39.6歲上升至2016年的43.4歲,反映人口老化的趨勢。 分析指業主 無減價沽樓壓力 老人家愈來愈多,這便符合其中一個條件,而且數字將不斷上升。 統計數據又指出,有390萬人居於私人永久性房屋,居於公營租住房屋的有213萬人,而居於資助自置居所單位的則有116萬人。在122萬個擁有自置居所的家庭住戶中,約三分之二沒有按揭供款或需要支付借貸還款。 美聯物業的報告分析,政府統計處剛發表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簡要結果指出,當中關於自置居所及按揭的統計,2016年約121.7萬個家庭擁有自置居所物業,附圖顯示,當中約65.7%、即79.9萬戶已供滿樓,無論數目抑或比率均創新高,而數目比起15年前約50.5萬戶更大幅增加約58.1%。 反觀,仍需要供樓的家庭於2016年錄近41.8萬戶,比起15年前卻顯著減少約22.2%,而其佔全港自置居所家庭的比率亦回落至僅34.3%。由此可見,毋須供樓與需要供樓的家庭數目背馳情況進一步加劇。美聯報告分析,約三分之二自置居所家庭沒有按揭還款,反映目前業主持貨力強。縱然息率未來會調升,但只要速度未會太快,而幅度又不大,相信業主未有大幅減價沽樓的壓力。 未來或出現 遺產物業漸多? 理論上,供樓變化的趨勢亦符合石老師另一個擇偶條件。至於獨生子女,當然是避免父母百年歸老後發生爭家產的問題。 這樣的社會變化還會出現其他現象,如遺產物業會不會愈來愈多?逆按揭會否成為長者未來生活費來源的主流?人口老化、人口減少、子女繼承物業等多項因素集合後,又會否使住屋需求逐步減少?有待人口專家研究。 當然,相信這些情況均需要數以十年計演變,唐榮條命夠長看到嗎? 撰文: 唐榮 欄名: 專家樓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