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04
明報
【明報專訊】中原樓價指數再創新高,其實只要巿民收入上升而追得上樓價,樓價不斷攀升也沒什麼大不了;而就算是樓價升,若只是因為息口低和投資需求推升樓價,只要租金不和收入脫節,也不是不可接受,因買不起樓也可租樓住。最差情况是巿民收入停滯不前,而租金升幅拋離巿民的收入升幅,就一定造成巿民怨氣,成為社會的不穩定因素。
根據政府統計處本周公布的2016年香港中期人口統計數字,2006年香港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17,250元;到了2016年,中位數雖升至25,000元,收入在10年間增加45%,然而,截至2016年中,約有390萬人住在私人住宅(根據定義,私人住宅單位包括由私人市場興建,主要作住宅用途的多層樓宇或房屋的單位及前資助出售房屋單位),而居於私人住宅單位的家庭住戶每月租金中位數為10,000元,較2006年的5100元增加近1倍,租金與收入比率中位數為30.7%,較10年前上升5.5個百分點(圖1)。
買樓投資多於自住
另外,統計亦顯示2016年擁有自置居所的家庭比例為48%,較10年前的53%大減5個百分點,即是說,過去10年新買樓家庭,作投資用途而非自住用途的比例在升(或反過來說買樓自住比例在下降,圖2),這可以是部分原自住家庭將物業轉售予投資者,也極可能是新樓只有投資者能買得起,買樓自住愈加困難。
造成上述情况,原因可能是近年政府不斷加辣和收緊按揭,以至未上車的巿民更難儲到首期買樓,而已有物業者,卻可以靠收租來累積資金來加買物業,而當巿民愈難買樓上車,就愈被迫租樓住,就反過來又推高了租金。
雖然,政府以為可透過加辣招稅來遏抑投資需求,但有錢買樓的投資者也不是省油的燈,比如近期便多了原已有物業家庭,利用仍未買樓的家庭成員,以可豁免辣稅的「偽首置」身分來買樓,更有一些「偽首置」者一次過以數千萬甚至上億元買入多個單位,如此,樓宇就更加集中於投資者的手上。
「偽首置客」避加辣上車族非真正受惠
不信?有線電視昨天報道,政府於去年11月加辣後,發現一手成交紀錄中,至少有179個買家以同一份臨約購入多於一個單位,較加辣前3個月激增45%,以成交宗數計,連續兩個月突破百宗關口,佔期內一手成交10%及17%,比起加辣前只佔2% 顯著上升。
報道同時指出,一份合約買3個單位以上,比例更由加辣前只佔9%激增至19%,就連「港人港地」的啟德1號II,已售出的311個單位中,19%成交亦屬「一客多買」。有理由相信,這些一次過買入多個單位的人士,不少就屬於「偽首置客」。
一客多買個案增料多屬「偽首置」
就如前述,過去10年,私樓家庭租金支出佔收入的比例明顯上升,造成了香港有樓與沒樓的住在私樓家庭支出大有分別,統計又顯示,過去10年供完樓的自置居所家庭的比例,由52.2%升至65.7%(圖3),這些供完樓的家庭,既不用再供樓,也不用再交租,生活負擔相信遠較每月要交租的家庭輕鬆。
不過,根據瑞信的統計,未來3年私人住宅落成樓面平均每年約有360萬平方呎,較過去3年平均只有210萬平方呎大增約71%(圖4),或有助遏抑租金的升幅。
[陸振球 樓市解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