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07
經濟日報
如果大家有留意新聞,一定知道本港樓價不斷破頂,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連續15周創新高,是20年來第二次,上一次是97年樓市爆破前,當時也是連升了15周。
於是坊間開始有一種聲音,預告樓市有可能步當年後塵。
不知大家是否清楚,當年的15周連升樓價漲了27.7%,今天的15周連升樓價只漲了8.14%,兩者是有一定差距。傳媒有一個習慣,喜歡譁眾取寵,這類樓市創新高的報道,肯定出現在各大媒體報章的頭條,連電視也廣泛報道,除非不在香港居住,否則沒有港人不知道樓價已屢創新高。
在上周末的國際房地產及投資博覽會上,筆者是演講嘉賓之一,當時有觀眾詢問筆者上述意見,坦白說,樓價確實升得很高,比97年高了近6成,不過今非昔比,事隔20年,香港人口及財富增長迅速,港人口從當時的650萬到今天的740萬人,增加了近百萬人,銀行存款比當年多了近3倍。
買得起私樓 首置者宜努力上車
那麼樓市有泡沫嗎?筆者不敢說完全沒有,不過肯定不會很大。原因是港人財富多,不是投資股票就是投資房地產,樓價雖與基層市民的購買力脫節,但沒有跟富人或投資者脫節。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上周公開表示,香港樓價與市民購買力嚴重脫節,現時置業負擔比率佔入息中位數66%,對此十分憂慮。
淡友聽此言論當然感到高興,於是又主觀地認為樓市將會爆煲,只要再耐心等候,總有「執筍嘢」的時機。筆者對此甚感無奈,首先各位必須明白,所謂的66%負擔比率是以薪金中位數作評估,這些人士並非樓市主要買家,而且他們亦過不了銀行按揭貸款申請。
香港買得起樓的人大有人在,財富效應下,樓價得到強大支持,樓市變得易升難跌。
香港是自由的社會,買得起私樓的首置者應努力上車,能力不足者可選擇公屋或居屋,要不就再等一等,很快林鄭月娥就會推出港人首置上車盤,這些都是為年輕人而設的置業入門階梯。
撰文:
蔡志忠 亞洲地產董事總經理
欄名: 專家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