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一月 12, 2025 星期日 天色良好 11° 35% 寒冷天氣警告 霜凍警告 紅色火災危險警告

港人觀念 幫業主供樓等於浪費

2017-06-07    經濟日報
香港樓價愈升愈有,不少人羨慕歐美等國家流行的合作社建屋模式,合作社會員合資向政府低價買地建屋,樓價相對較低;惟該模式在中國人社會未必合適。 外國合作社建屋模式種類甚多元化,整體來說是會員支付較低廉的入會費(最平數萬港元可入會,但每月要交租),新屋落成後會員可終身居住,但並不擁有永久業權,不能自由轉讓。這種模式相對香港數百萬元才買到一個劏房,可能不少年輕人會樂於接受。 磚頭可保值 助子女置業 但香港屬於傳統華人社區,大部分人都相信磚頭可以保值,今時今日大批父母出錢資助子女買樓,就是相信樓價仍可上升,供樓資金是迫子女儲錢的最有效方法。而且這種思想根深柢固,最明顯的例子是,綠表公屋單位造價愈來愈高,優質公屋單位動輒300多萬元,相等於20多年的租金支出。 其實合資格購買綠表公屋的人,本身享有大量房屋福利,只要收入不超出上限,便可終身居於公屋,他們之所以高價購公屋,主要追求擁有自主業權,因可隨時善價而沽,又或者傳子傳孫。 另外,外國人普遍接受終身租樓的理念,不願為房打一世工,主因是外國租金十分低廉,而且有強硬的租金管制,外國人可掌握到未來租金的支出。以德國為例,規定業主加租幅度不能超過10%,有留學生在德國弗賴堡租住一個面積355呎分租房間,月租折算約2,600港元(香港一個車位也租不起)。 在香港,租金年年升、月月漲,沙田河畔花園一個242呎的迷你戶月租1.3萬元,呎租貴過鰂魚涌太古城。最重要的是,港人的概念,租樓支出只是幫業主供樓,等於白白浪費,故外國這類只有居住權而沒業權的合作社房屋,很難引入香港這個華人社區。 撰文: 黎煥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