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27
東方日報
政府多番對樓市「加辣」,但內房財團仍以逾一百六十八億元投得鴨脷洲臨海地皮。發展局局長馬紹祥表示,政府不宜干預投地資金來源,又指政府過去三年賣出的過百幅住宅及商業土地,只有一成二與內地企業有關。環保團體批評馬紹祥玩弄數字,誤導公眾,指中資投地集中在過去一年多,非理性叫價,有走資之嫌。
發展局局長馬紹祥昨日發表網誌,談及中資投地問題。馬紹祥指,本港屬開放型經濟體,不同地域資金均可來港投地,是正常商業活動,政府不宜干預。自一四年四月至本月底,政府賣出的一百三十七幅住宅及商業地中,根據投標者提供資料及公司註冊處公開資料作分析,只有十七幅地相信由與內地國企、民企或合資投得,但分析不涉及公司股權。
處理納米樓 暫不擬限呎
鴨脷洲臨海地皮變身地王,馬紹祥死撐地價和樓價兩者沒有必然關係,因為發展商投地後需要數年才賣樓,期間市場不斷轉變,樓價受眾多因素影響,發展商需承受樓市升跌風險。
針對「納米樓」問題,馬紹祥指政府關心相關現象,但認為應給空間予市場因應需要調節,政府有需要時會考慮於賣地條款加入合適限呎和限量要求。他又指,政府會多管齊下覓地,確保將來土地供應不會「乾塘」。
鴨脷洲誕地王 變相托市
環保觸覺批評馬紹祥玩弄數字,誤導公眾,指中資投地集中在去年及今年首兩個月,共投得最少七幅地,而且叫價已達非理性地步,極有可能用作走資。環保觸覺又指,高價投地後,海怡半島多個單位封盤及提高叫價,變相托市,批評政府放任地皮被高價投得,猶如抱薪救火,藥石亂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