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六月 16, 2024 星期日 微雨 29° 84%

私樓地倡建公營屋助上車 存3隱憂 樓市更熱 庫房收入減 資源分配不公

2017-06-06    經濟日報
為解決市民上車燃眉之急,有建議將私樓地皮撥作公營房屋,惟此舉恐導致三大隱憂,包括:1)私樓供應減少,令樓市火上加油;2)政府損失數百億計地價收入;3)資源分配不公。 樓價飈升,上車日漸困難。有團體建議撥出部分私樓地皮作公營房屋發展。而過去政府亦有將私樓地皮轉作公營房屋發展,例如一度流拍的柴灣連城道地皮,轉交房委會興建公屋連翠邨,提供288伙。 而過去幾年推售的新居屋元朗宏富苑(229伙)、荃灣尚翠苑(962伙)最初亦曾納入勾地表內;至於西鐵天水圍站項目亦由私樓轉作居屋,發展成屏欣苑,提供2,409伙。 賣地計劃+熟地 涉3.7萬伙 根據目前賣地計劃表內,扣除已經部署推售的地皮,餘下仍有25幅住宅地皮,合共提供約1.72萬伙,連同啟德(7,000伙)、觀塘安達臣道石礦場(5,710伙)、觀塘茶果嶺高嶺土礦場(540伙),以及西鐵八鄉車廠項目(6,000伙),總數合共3.65萬伙熟地,只要撥出當中2成作公營房屋,便可供應7,000伙,已相等於今、明兩年的居屋供應。 由於上述土地大部分均屬熟地,在交給房委會後便可隨即興建發展,預計最快3至4年便可陸續落成公營房屋,而且不少地皮位處市區或鐵路站周邊,可解決近年市區公屋供應不足的難題,有助縮短公屋輪候冊。 顧此失彼 私樓供應恐不達標 不過,政府在調配土地的同時,應審慎處理,因私樓供應短期雖然達標,但土地供應仍然緊張,如今年度賣地計劃內有13幅用地仍須改劃,涉及逾萬伙,反映若政府將過多私樓地皮撥作公營房屋發展,隨時顧此失彼,導致私樓供應未能達標,繼而進一步刺激樓市飈升。 表面上增加居屋有助紓緩上車需求,但很可能私樓樓價與市場購買力日漸脫節,在減少私樓供應的同時,卻未能同步令需求下降,最終出現供求失衡,令樓市火上加油,無助解決熾熱的樓市。 此外,賣地屬於庫房的重要收入來源,以目前地價高企,撥出部分私樓地皮作公營房屋用途難免影響賣地收入,以政府在2012年時在勾地表內撥出將軍澳第66C2區地皮作居屋發展為例,以當時較低地價,市場已預計庫房將損失50億元地價收入。 最後,目前賣地表上不少屬海景靚地,甚至位於豪宅地段,若撥作公營房屋發展,恐會造成資源分配不公的情況。 以長沙灣興華街西對出地皮為例,用地屬臨海地段,交通方便,市場估值逾百億元,似乎未必是興建公營房屋的合適選址。 (系列三之一) 撰文: 余敏欽 報道系列: 房策良方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