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24
經濟日報
中資入市香港物業固然愈來愈多,而大手買賣市場上,沉寂多年的外資基金,近月捲土重來相繼入市,看來是今年不容忽視的一股勢力。
近月大刁數目明顯有增,中資入市仍是焦點,掃入不少商廈、超級豪宅。除中資外,數宗大手成交由外資基金購入。如來自歐美投資者的外資基金Silkroad,去年中斥3.5億元,購入中環荷李活道3層舖位,入市後仍未收手,其後再斥約10億元洽購中環恒和中心,最後無功而還。至於美資基金安祖高頓(ANGELO GORDON),亦斥5億元購入將軍澳THE PARKSIDE兩層商場部分業權。另近日天后水星街Equinox酒店,以4.5億元易手,新買家以外資基金霸菱(Baring)呼聲最高,料購入作翻新。
與美元掛鈎 港貨幣物業穩定
外資基金近十多年來多番來港掃物業,最高峰期當然是2004年,本港投資市場度過最低潮後,物業價格開始反彈,即引來全球最大型的投資銀行旗下房地產基金來港掃貨,包括大摩、美林、麥格理及新加坡基金等,2004至2007年期間,多番購入中上環核心商廈,加以翻新及改裝再轉售獲利,不時更是基金之間進行買賣,最明顯例子是上環無限極廣場,物業前身為維德廣場,2003年中,當時正值本港樓市最低迷期間,大摩以8.42億元向莊氏家族購入上環維德廣場,當時呎價僅約2,000餘元,其後大摩於2006年,以26億元把維德廣場沽予澳洲MGPA基金,大摩大幅獲利近18億元,4年後澳洲基金再以40億元沽出,大賺而回。一幢物業多路基金交手,可想而知當時基金入市盛況。
2008年尾金融海嘯爆發,不少基金紛沽出物業套現,2009年樓市開始反彈,物業交投活躍,幾年來外資基金入市比例卻不高,業內人士認為,由於當時本港物業回報率欠佳,加上內地物業市場開始活躍,基金轉投內地市場,反而少有投資香港。
直至近月,市場再出現外資買貨的情況,部分測量師行投資部負責人分析,外資重投有數個原因,最關鍵是香港物業及貨幣相當穩定。從投資者角度,內地、歐美及日本等,物業市場同樣值得下注,惟近半年環球出現多個大變化,如英國脫歐,英鎊立即下跌。至於早年不斷升值的人民幣,近月跌勢甚明顯。對基金來說,投資一個地區物業,不得不考慮貨幣走勢,而港元與美元掛鈎,走勢較穩定,漸吸引基金注視。
不敵內地財團 基金轉戰香港
此外,過往數年,不少外資基金把注意力放在內地市場,有本港代理指,曾有基金負責人反映,近幾年成功集資打算在內地掃貨,惟正值內地資金太多,本地財團四出搶貨,洽購物業過程中,外資基金往往不敵內地大財團,多年來空手而回,去年起開始打算淡出內地市場,轉戰其他國家,香港是其中一個合心水的地區。
基金講求回報,據悉逾3厘以上回報的物業,可達基金的基本要求,而具增值空間的商廈及商場,最合基金口味,可透過翻新提高價值,寄望數年後轉手獲利,相信今年外資基金在物業投資市場扮演重要角色。
撰文:
唐榮
欄名: 專家樓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