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01
經濟日報
樓市自去年第三季開始回落,至今年首季見底,其間在今年首兩個月,整體樓宇買賣成交量連續兩個月創歷史新低。最差的二月份,整體樓宇登記只有2,500多宗,淡靜之況着實驚人。
好不容易在次季逐漸出現反彈,回升約8個月後,政府又突如其來出招,再次將樓市打沉,成交量又再急速轉靜。筆者入行30年,每一次靜市,都總會有朋友關心,而筆者每次的答案都是一樣「總會過去」。
代理最怕無成交 難生存
入行這些年來,筆者平均每兩年左右,便會面臨一次靜市,也許這就是地道的香港樓市周期,在較好的情況下,旺市的時間會比較長;差的情況下,可能要靜幾年,就好像97年後的那幾年時間。
對於地產代理來說,我們懼怕樓價的上升或下跌,但最令行內憂心的是市場上沒有成交。即使差如「沙士」期間,為何代理還能夠生存呢,主因就是發展商願意減價平賣,營造入市氣氛。
現時社會上的聲音普遍批評香港的樓價貴,但是大家不要忘記,香港是國際大都會,是人才滙聚的地方。人才多,競爭自然大,一個有競爭力的城市,樓價自然難以符合每一個人的要求。
此外,經常亦有文章提及,發展商是地產霸權的衍生者,業主是地產霸權的得益者,而地產代理則是地產霸權的幫兇,所以當樓市淡靜時,地產代理沒有人會同情。說實話,任何行業不景氣時,同情又有何用。重點是作為行業者,能否順利在逃生門離開。
應強化心態 提升競爭力
這點就正好點出:市況向好時,代理固然可以大豐收;但是,在淡市時,代理又應如何強化個人的心態,而繼續屹立不倒才是最重要的。筆者認為,個人可以做的,就是加強自己的競爭力,可免在淡市之中被淘汰。
其實,自古至今,「家」是生活的一個重要環節,能夠順利為買賣雙方達成協議,地產代理實是功不可沒的,筆者並非賣花讚花香,而是真正體會到當中那份滿足感。反之,政府過去數年來,每隔一兩年便就樓市出招,打擊樓市的成交,惟卻無助紓緩樓價,筆者認為,政府真正要做的,就是在公營房屋方面多加着墨,藉以平衡不同階層的住屋需求,那麼社會也會少點怨氣。
撰文:
廖偉強 利嘉閣地產總裁
欄名: 大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