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01
東方日報
樓價與租金升勢持續,差估署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四月份,私人住宅售價指數按月上升百分之二點一,已連升十三個月,連帶今年首四個月租金亦上升百分之二點五,雙雙再創歷史新高。對於只剩下一個月壽命的本屆政府而言,今次數據相當於蓋棺論定,所謂施政重中之重,已淪為施政最大的敗筆。
樓價脫離一般市民的購買能力,早已是不爭的事實,不少人甚至認為樓價已十分危險,但饒是如此,大量資金仍然湧入樓市,原因是市場看穿港府拓土建屋無能,供不應求的問題愈演愈烈,樓價還有繼續上升的空間,所以有買遲,無買貴。昨日一個樓盤開售,又是例牌限購,又是例牌的大排長龍,恐慌性的入市情緒,正是市場對港府房屋政策投下的不信任票。
事實證明,本屆政府志大才疏,有心無力,五年任內房價上升至少五成,無殼蝸牛的上樓夢愈來愈遙遠。黔驢技窮之下,港府來來去去只有一招,就是以行政措施增加置業成本,壓抑入市需求,從曾蔭權時代開始推出所謂辣招,到梁振英上台後不斷加碼,辣上加辣,名堂多多,花招百出,奈何事與願違。可以看到,辣招的效果層層遞減,市場反彈力度卻愈來愈大,僅在過去一段時間,港府連推三次辣招,無不是行禮如儀,樓市繼續如野牛狂奔。
除了不斷推辣招,這些年港府還企圖以拖待變,寄望於美國加息,有關官員也一再以加息周期即將重臨來恐嚇有意置業者。可惜的是,儘管美國的確已進入加息周期,本港銀行早前也相應提高按揭利率,但無阻投資者入市的步伐,無礙樓市上升的勢頭。有調查顯示,如今港島一個上車盤最低價也要七百萬元左右,九龍半島約六百萬元,新界則是五百萬元,除了窮得只剩下錢的內地大款,除了成功靠父幹,有多少年輕人能憑自己的積蓄置業呢?
最令人無奈的是,對渴盼上車一族來說,私樓固然沒指望,公屋同樣輪不上,名義上港府仍以三年上樓為政策目標,實際上因為輪候大軍不斷增加,公屋供應卻沒有相應增長,致使輪候時間不斷延長,官方數字已接近五年,而非長者單身申請者二十年都未必能如願。這就難怪,連廢棄的豬欄雞舍改建成的住所都有價有市,連廁所上蓋都變成棲身之所,相比之下,如能在正規住宅大廈裏租個劏房,已不算是最差的環境。年輕人上不了樓,成不了家,遑論生育下一代,不可能沒有怨氣。早前有政客發表「扑嘢論」,語雖粗俗,但的確反映部分人的心聲,近年社會泛政治化,年輕人走到反政府的最前線,豈是無因。
沒有人知道樓市何時才能回歸正軌,可以知道的是,樓價有多狂,民怨就有多深。現屆政府即將壽終正寢,擊鼓傳花,爛攤子留給下屆政府。下屆特首是否「好打得」,是否「女禍補天」,能不能解決房屋問題就是試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