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31
經濟日報
近期,彭博在97危機鬼影繼續纏繞香港經濟的報道中提到,當年與今時的一些數據比較:
•目前本港按揭貸款佔GDP比率達47%,1997年是33%,現時較1997年高出14個百分點。
彭博:港人均按揭貸款增1.3倍
•現時平均每名港人背負的按揭貸款為15.8萬元,較97年的6.9萬元,急增1.29倍。
•滙豐銀行的最優惠利率,當年是8.75厘,現時是5厘,約有3.75厘的息差。
以上三點是彭博舉引的數據,唐榮再補充一些:
•資料顯示,1997年年中按揭利率約為9厘、年底約為10.25厘左右,現時約2.15厘左右。當年是依最優惠利率計算,現時不少以拆息計算。
•1997年失業率為2.2%、2017年2至4月失業率為3.2%。當年歌舞昇平、更趨向全民就業。
•根據資料顯示,1997年的本地生產總值約為13,650億元,2016年約為24,762億元,約為當年的0.8倍。
•差餉物業估價署的私樓價格指數,1997年10月樓價指數高峰為172.9點(1999=100點),到了今年3月,是319.8點,巧合的是,與本地生產總值同樣是當年的0.8倍,亦即較97樓價高出85%。
•差估署的私樓租金指數,1997年10月高位是139.3點,最新今年3月數字是172.9點,較當年高位只上升24.1%。
•又是差估署數字,樓價升得多、租金升得少,結果自然是回報率不斷下降,1997年不同面積住宅單位回報率由3.4至4.2%不等,今年3月回報率只有2至2.8%。
•還有那些數字可供參考?美聯物業網頁上有些數據亦可供比較,若以實用面積呎價計算,1997年10月住宅樓價平均每平方呎是7,761元、今年4月是11,376元,樓價較97年高位高出47%。
•還有一些官方數據,早前亦有陳述,市民的置業供款負擔比率今年首季約66%,1996至2015年期間的長期平均水平為46%(政府計算的置業供款負擔比率,是以實用面積約484平方呎單位的按揭供款,並假設按揭成數為7成及供款年期20年,除以住戶入息中位數計算)。
1997年則為93%,今時距當年高位仍有一段距離。
•今年3月出版的金管局貨幣穩定情況半年度報告提到,置業負擔能力依然偏緊,樓價與收入比率於2016年第四季上升至15.9倍,高於1997年的高峰值14.6倍。樓價與收入比率指一般50平方米(538平方呎)單位的平均價格與私人住宅住戶的家庭入息中位數的比率。
•翻查資料,1997年私人住宅住戶的家庭入息中位數約為2.2萬元,今年初有關數字大約是3.5萬元,兩個數字比較,居於私人住宅的家庭月入大約增加60%,但仍追不上住宅樓價升幅。
去年住宅成交 少97年68%
•1997年全年一二手住宅成交總數有172,711宗,2016年全年住宅成交有54,701宗,較97年少約68%。
•1997年全年一二手住宅成交總值有6,903億元,去年全年有4,280億元,較1997年減少38%。由於宗數減得多、總值減得少,平均每宗住宅成交出現大幅上升。
1997年一二手合併,每宗住宅成交金額是400萬元、去年每宗卻要782萬元,漲幅高達96%。
數據很多,你可以說成交量遠未及當年、利率遠較當年低、樓價都係跟本地生產總值同步、超難負擔、租金有上升空間……如何解讀,悉隨尊便!
撰文:
唐榮
欄名: 專家樓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