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五月 3, 2024 星期五 多雲 24° 87%

民間智庫質疑研究 無考慮科技演變

2016-11-21    星島日報
(星島日報報道)發展局早前公布的「香港2030+」研究結果,已勾劃出本港未來的發展藍圖,但民間智庫「博匯」認為,該項策略性規劃並未與人口政策作配合,也沒有考慮未來數十年可能出現的科技演變,擔心難以配合本港繼續發展成國際大都會。其召集人張量童更指,本港只剩下南面水域可以擴展邊界範圍,料日後甚有需要興建第二個機場,希望跨越二○三○後的規劃能觸及有關課題。   「三十年以後的發展,其實不是很久以後的事情,一眨眼就到。」正當發展局着手進行跨越二○三○年的規劃研究,民間智庫「博匯」過去一年亦展開名為「香港願景2050」的研究;其召集人張量童說,當局或是刻意避開二○四七年的敏感年份,但凡是進行長遠規劃也應提及一個目標年期,希望能夠觸及未來三十五年的發展,「長遠規劃應服務市民的需要,相信民間也希望看到它能跨越一國兩制、政治邊界等問題的約束。」   他認為,當局最新公布的「香港2030+」研究,結論較為框架性,在考慮未來土地的規劃時,未有特別考慮本港未來的經濟、科技、以至生活模式的演變。他舉例說:「有否想過未來的交通工具應是怎樣﹖因為屆時的工作模式可能跟現在很不同,或者很多人自己也是老闆,每天在家工作,並進入共用車輛的年代。」他又指,所有國際大都會的人口也需要達到一個「關鍵數量」(critical mass),才能降低社會成本,但是次的規劃研究未有與人口政策配合,僅是假設到了二○四三年,本港人口只有八百二十二萬,「作長遠規劃時應預留彈性,不應限死人口數目,應預計本港人口有機會增至九百萬、甚至是一千萬。」   為了應付可能增加的人口,加上預期本港始終需要興建第二個機場,他認為港府有需要認真考慮本港未來可能需要擴大版圖,因當局最新建議的新界北和中部人工島的兩個策略增長區,僅能發揮「止咳」的作用;由於本港東西水域已難以進一步填海,他認為僅剩下南面水域有擴展空間,「可能現在有人認為,南面空間並不屬於香港,但現在應討論的是三十年以後的事情,誰可肯定北京政府不容香港擴大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