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五月 4, 2024 星期六 大雨 25° 91% 雷暴警告 山泥傾瀉警告 紅色暴雨警告信號

絕望真相

2016-11-16    經濟日報
「香港樓價貴,從小到大視擁有自己的樓為目標,買樓是我的夢想,象徵着事業成功。」25歲在學男士說。 「我認為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居住環境就如同吃飯一樣,是一項基本需要。」29歲在職女士說。 這是香港建築師學會委託青協進行有關「香港青年對住屋的期望」的調查,焦點小組中對置業看法的回應。 不足3成青年 表示考慮置業 據TOPick(http://topick.hket.com/)昨日即時新聞的報道,該調查以電話訪問800名年齡介乎18至34歲的青年,其中表示有考慮置業的只有26.6%,較2006年時同類型調查有55.1%少。為甚麼?當然是樓價高不可攀,青年不得不放棄。 附表1是月入過去10年的變化,可見無論個人或居於私樓家庭的每月收入,過去10年大約有超過5成的漲幅,看起來不錯,但相較樓價,卻是怎樣也追不上。 附表2是10年樓價變化及以依表1個人或家庭收入計算,得出的樓價收入比,9.2倍代表2006年的家庭,以其9.2年的收入不吃不穿才能抵銷樓價。可以看到樓價在10年間上升130%,到了2016年的樓價收入比,已由個位數升至接近14年的家庭收入才能抵銷樓價。個人收入、居於私樓家庭收入怎樣都追不上樓價升幅,這就是絕望真相。 另外,有意置業的受訪者中,35.6%受訪者預計可以負擔最高樓價為300萬至399萬元,其次是400萬至499萬元,有17.6%受訪者表示可以負擔,而55.6%受訪者又估計,置業時需要家人提供協助。調查又發現,受訪者現時居住的人均面積為126平方呎,比起他們期望的271平方呎細小。 翻查地產站(ps.hket.com)的一手成交數據,就以11月上半月一手成交為例,399萬元以下的單位有24宗,佔全數427宗的6%,不是絕無僅有,一手還有置業機會?不過,這個價位購買的單位面積只有161至230平方呎不等,當然又是低於青年人的期望面積。再仔細一點看看,11月剛好有一個迷你新盤開售,24宗中,有18宗是該盤成交,而這批單位,絕大部分就是160餘平方呎的迷你戶,跟青年期望的居住面積,有超過100平方呎的差距。 昨日報道亦提到,青協青年研究中心主任陳瑞貞指,調查結果反映年輕人追求獨立空間,但同時亦不願意成為「樓奴」,又指現時樓價高、租金貴,居住環境愈來愈狹窄,建議政府應增加公營房屋的人均居住面積,期望可起示範作用,同時考慮興建以青年人為對象的資助房屋。 倡寬樓底至3.7米 面積變體積 香港建築師學會會長吳永順亦指,香港人的居住空間有倒退的情況,發展商不斷挑戰極限,由最初先減去房間的面積,再減去廚房的面積,到現時減無可減下,向廁所「埋手」,但20平方呎的露台卻仍然存在,故希望藉今次的調查,反映出青年人不滿居住環境狹窄,建議將住宅樓底放寬至3.7米,將單位面積變成體積,增加可用空間。 唐榮還是那一句,社會要支持開發更多的土地,才能把「真相」變得不絕望。 撰文: 唐榮 欄名: 專家樓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