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前年審計報告批評部分空置校舍用地長年被丟空,有浪費資源之嫌。規劃署昨完成檢討183間空置校舍用地的長遠土地用途,當中一成將用作住宅,近七成則作「政府、機構或社區」用途。有關注團體批評改作住宅的比例過低,對紓緩基層住屋需求幫助不大。教育界則批評教育局沒有善用空置校舍。
審計署曾轟長丟空浪費資源
政府自2011年10月起實施中央調配機制,當教育局確認個別空置校舍用地毋須由該局分配作學校用途時,會通知規劃署及其他相關部門,規劃署便會建議將有關用地作其他合適的長遠土地用途。審計報告曾批評教育局轄下過百間空置校舍長期丟空,更有校舍停止辦學後仍未交還予局方(見另稿);而2015年不適合作教育用途並已交還政府的校舍中,亦有73幅未分配作任何用途,報告促請局方改善收回空置校舍的機制。
七成作GIC用途 10幅建丁屋
規劃署昨公布,截至今年4月底,已完成檢討183間空置校舍所在地皮的長遠用途,並首次將用地清單上載至該署網站供公眾查閱。該183間校舍中,近七成已擬作或保留作「政府、機構或社區」(GIC)用途,至於作住宅用途的則有17.5間校舍(有學校只半幅土地作住宅用途),佔整體約一成。另外有10間將作鄉村式發展,可興建丁屋。任何團體若希望使用經中央調配機制處理的空置校舍用地作特定「政府、機構或社區」用途,須先取得相關政策局支持,再提出申請。
建議作住宅用途的土地當中,僅兩幅在港島,包括位於西環加惠民道的前香港學堂校舍,以及位於柴灣的前東華龍岡馮耀卿夫人紀念小學校舍。測量師學會產業測量小組主席趙錦權指出,前香港學堂校舍毗鄰域多利道,位置相對優越,但由於位處斜坡,涉及護土及平整工程,料將推高發展成本。趙錦權又說,政府早年檢討小型屋宇政策,審視丁屋用地,但目前卻再將10幅空置校舍用地改作鄉村式發展,認為或影響未來住宅土地供應。
未知建公私樓比例
關注基層住屋聯席過往曾倡議改建舊校舍作過渡房屋,但遭教育局反對。聯席組織幹事何智聰認為,由規劃署統一分配用途,將減低改劃空置校舍的難度。他質疑只有一成校舍改作住宅用途,比例過低,而當局亦未有交代當中用作公私營房屋的比例,若大部分地皮將用作興建私樓,將無法解決基層住屋需求。
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稱,建議用作住宅發展的校舍有4間位於葵青區,而該區一直是「火柴盒學校」(殘舊及空間低於標準的校舍)比較集中,惟教育局寧願把校舍長期空置,也不給毗鄰「火柴盒學校」改善環境,認為這同樣是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