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3
經濟日報
香港樓價貴、置業難,一直是社會討論話題。
其中有國際調查機構所做的負擔能力報告,向來是傳媒熱門報道內容,去年報告指香港仍以16.7倍居全球之冠,經過1年樓價繼續下跌後,有沒有機會失去「世一殊榮」?
去年樓價收入比16.7倍 全球最高
這份報告來自調查機構Demographia所做,因為所用負擔能力數據是由樓價中位數除以年收入中位數,所以傳媒往往喜歡以「不吃不喝多少年」相當形象化去表達置業的困難。例如去年香港的樓價收入比是16.7倍,就被形容為「不吃不喝16.7年才能置業」。
當然現實來說,在香港要買樓自然不至於要「不吃不喝16.7年」,因為「上車」是可以承造按揭,現時已經放寬到9成,自然儲幾年錢就有機會上車,而要說供滿一層樓真正成為業主,亦不是16.7年如此「容易」,因為金管局最新住宅調查,新批按揭的平均年期是27年。
說回正話,Demographia每年的報告,排列全球不同城市的置業負擔能力,截至2024年的報告,香港屬於連續14年排名第一,去年數據是16.7倍,相較第二名澳洲悉尼為13.8倍、第三名加拿大溫哥華為12.3倍,距離看似頗大,但其實相對過往幾年已經收窄,包括香港樓價由高峰期回落,樓價收入比由最高超過20倍有所回落,而澳洲、加拿大等地近年樓價亦不斷攀升。
截至唐榮撰文之日,未見Demographia新一份報告出爐,雖然說香港16.7倍跟悉尼13.8倍仍然有些差距,但此消彼長,香港有沒有機會擺脫這項「世一殊榮」?
金管局亦有一項統計方法類似但取樣有所不同的「樓價與收入比率」,最新數據2024年12月底下降至13.4,按圖表顯示應該是回到大約2012至13年左右水平。翻查Demographia在2013年公布的數據,當時他們計算出的香港樓價收入比為13.5倍,若果香港樓價負擔情況真的回到2013年的時候,似乎要脫擺全球最貴亦非完全不可能!
樓價跌收入不變 負擔有機改善
事實上,按照Demographi作出統計的每年第三季計算,2023年第三季差估署私樓樓價指數為336.7點,而2024年第三季為292.5點,下跌了13.1%,而同期全港家庭月入中位數均是維持在3萬元,在樓價下跌月收入不變下,負擔情況的確有機會改善一些。
當然要補充一些的是,Demographi的調查亦不算相當完整,例如2024年的報告雖然統計了全球94個城市,但亞洲區就只有香港跟新加坡,近年樓價飇升的日本東京未有計算在內,若按照當地一些調查,以新建房計算東京的樓價收入比,已經達到17.8倍之高,而內地的深圳、上海樓價之貴,亦向來不亞於香港。
最後要補充的是,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早前調查指,69.9%市民仍認為香港現時樓價水平過高,22.3%覺得合適,只有2.8%認為過低。
撰文 : 唐榮
欄名 : 專家樓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