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0
星島日報
政府大力推動北部都會區發展,古洞北及粉嶺北新發展區項目是北都內第一個進入施工階段的新發展區項目。發展局局長甯漢豪表示,古洞北及粉嶺北新發展區需收回合共2498幅的私人土地,涉及總面積約178公頃,政府現已支付的土地補償金約143億元,尚未支付的補償金額約169億元。
當局根據《收回土地條例》及其他相關條例,分批收回古洞北及粉嶺北相關的私人土地共2498幅,涉及總面積約178公頃,並向土地業權人支付法定補償或特惠補償。在2019年12月為第一階段工程收回784幅私人土地,面積約68公頃;並於去年4月及10月為餘下階段發展收回1714幅私人土地,面積約110公頃。
半數未支付個案因業權未明
甯漢豪表示,截至上月底政府已向首期發展及餘下階段發展分別支付超過9成及2成的土地補償金,金額分別為約107億元及36億元,包括利息共計約143億元,而尚未支付的補償金額約為169億元,主要涉及去年為餘下階段發展收回的土地。她解釋,未支付補償的個案中,約一半是由於業權尚未完全證明、業權文件不齊全及業權審核需時;另有一半則是因土地擁有人無法聯絡或不在香港。
此外,對於有意見質疑政府疑似刻意拖慢進度,以節省收地成本。甯漢豪表示,絕不存在政府為了省錢而刻意拖慢收地進度的情況,強調政府反而意圖加快收地程序,並推出更簡單便捷的特惠補償。為了加快個案處理,地政總署自前年底已推出一系列提高業權查核程序的明確性和透明度的優化措施,稍後亦會進一步優化程序,務求盡早向接受補償金額的業權人發放補償。
記者 郭詠欣 黃子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