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四月 12, 2025 星期六 微雨 25° 88% 雷暴警告

土地供應策略新方向

以往香港的土地收入,曾一度高居政府收入來源的前三名,儘管「高地價政策」穩固香港的庫房收入以應付其他的公共開支,惟使人詬病於土地成本高昂同時,阻礙產業多元化發展及社會缺乏流動創新的能力,時移世易,隨着人們經濟習慣轉變,以及政府銳意產業創新的決心,在土地供應層面力求主導,以實現經濟轉型之需。 實現經濟轉型之需 最近發布的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把新財政年的土地收入預算設定為港元210億,比去年的330億再度削減約39%,同時宣布新一年度並將停售商業地皮,以及延遲洪水橋/廈村新發展區的「原址換地」和「多元現代層業大樓」的招標期限,緊接《預算案》翌日,政府亦發表新財政年度的「賣地表」,從中漸見政府的土地策略的心思及願意花更多時間,與業界共商發展的耐心。 住宅方面,雖然私人住宅樓價從2021年歷史高位下調近30%的價值,加上一手庫存量的充裕,惟住宅物業相比於其他物業板塊仍然是流通力最高的房地產資產,故住宅地皮比起其他用途的土地,更受發展商歡迎。政府總結去年成功推售兩幅沙田源順圍、大圍美田路及東涌新發展區的住宅地皮經驗,本年賣地表推出的土地不止是滾存用地,新增的五幅地皮來自筲箕灣東大街、屯門海珠路、荃灣永順街與德士古道交界、佐敦谷彩興路及牛頭角彩霞道,相信能吸引到較多發展商的興趣。 探索更多公私營合作模式 至於停售商業地皮的決定,普遍受到市場認可,畢竟在宏觀經濟及新的經濟轉型方向尚未確立前,政府適宜通過更長時間對市場的觀察及與主要發展商的討論,從而獲取更準確的市場需求,再作相應的部署,舉例,原先打算以純商業發展作定位的洪水橋/廈村新發展區,受市場反饋應加入住宅元素,其原址換地申請得以延遲,或許政府可循此方向,研究目前佔20%的住宅用途能否再進一步擴展之餘,其區內的商業部分定位,亦可深思重新規劃的可能。 在工業用地方面,發展局宣布位於洪水橋及元朗南的「多元現代產業大樓」的招標截止日會再延後,其作為北部都會區發展倡議中的一大重點工業項目,原意希望安置目前棕地作業者的營運以及支援包括物流及港口後勤、車輛維修及保養、製造「組裝合成」組件、現代製造業等行業需要,惟當中較大爭議在於政府就建設分別需交還30%及20%的樓面面積以安置棕地業者,令市場為之卻步,相信是次延期招標,除了可予政府沿此方向再作溝通及協調之餘,畢竟工業地皮的市場需求未明,以致土地價值能否得以公允地實現,對雙方猶存一定風險,故也可藉此機會,再探索更多公私營合作模式的可能,以平衡雙方疑慮。 曾展鵬 高力香港署理估價及諮詢服務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