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3
星島日報
赤鱲角香港國際機場由1998年7月運作至今已逾26年,政府及機管局早年計劃逐漸由城市機場發展為「機場城市」。
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擴大「機場城市」規模超過一倍,新發展項目包括構建藝術產業生態圈、興建亞洲博覽館第2期、設置遊艇港灣及配套設施和開設空運鮮活市集等,以打造世界領先新地標,並推動香港以至區域的經濟發展。
打造世界領先新地標
筆者認為上述新發展項目值得引起更多的研究,以及關注該如何關連、創造經濟並產生協同效應,從而提升香港的吸引力,成為商務和休閒旅客的理想目的地。
縱觀世界各地的「機場城市」,均集航空服務、酒店、購物、娛樂和商業設施於一身,尤以新加坡樟宜機場「星耀樟宜」綜合體、韓國仁川國際機場航空城、阿聯酋杜拜國際機場的大量設施,以及荷蘭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機場成為重要的歐洲樞紐等譽滿全球。
至於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和大興國際機場、上海浦東國際機場, 亦為旅客提供豐富的體驗。
港府應取長補短,借鑒國際「機場城市」發展成多功能的全球地標,同時在各方面包括在高端藝術產業方面、在國際機場附近的大型MICE(會議、 獎勵旅遊、大會和展覽)設施方面、在遊艇港灣及配套設施方面、在新鮮魚類貿易(特別是在航空貨運)方面等達至可持續營運。
創造經濟並產生協同效應
總括而言,每個地區的案例均有着其關鍵成功的因素和市場影響力。這些優秀例子對香港建設「機場城市」甚具參考價值,而有幾點考慮值得局方深入探討如何發展成功的「機場城市」。
政府、商界、社會齊協作
包括區域競爭,「機場城市」需要大量遊客及消費者支持,但又容易受到環球經濟影響;分期發展「機場城市」有助管理和分擔風險。市場需求和文化有效地拓展國際市場,以提升香港的競爭力。
「機場城市」的建設需要政府、商界、社會及民間的強力支持與協作。最後是環保關注及可持續性,隨着三跑系統啟用,市場預期旅客和貨物運載力將進一步提升,相信是未來規劃和實踐的重要示範。
龍欣翔規劃師普縉助理總監(規劃及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