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一月 15, 2025 星期三 大致多雲 17° 61%

坦言集:不應救市

2024-12-20    東方日報
市場上普遍要求政府救樓市、救股市,似乎他們便代表了社會的要求,代表經濟發展的大趨勢。但是,股市、樓市為甚麼要救呢? 表面上是樓價、股價跌得太厲害,可是,股市與經濟的關係並不完全。中國內地股市上市企業佔國內企業的比例有限,參與股市的投資者也只是社會人口一小部分,樓市亦然,且兩者都可有人為操作,過往的泡沫並不代表經濟的實質表現,更多是投機炒作的結果,樓市更可能供應超越需求,正造成巨大的浪費。 股市與樓市在過去泡沫時期,已脫離了與實質經濟的真實聯繫,由資金和投機心理推動。資金往往是自我循環,不是如教科書所說作為實質經濟的融資手段,反過來把資金從實質經濟抽走,打擊實質經濟的發展。更由於炒賣的影響,扭曲經濟的結構平衡,使泡沫之後經濟更難調整,也被迫要用泡沫來解救泡沫,結構矛盾與危機愈積愈大。 救市前若能真實評估經濟情況,從過往的泡沫來着眼,當可認識現時市價之低迷是來自何因。若是由泡沫穿破,經濟無力支撐,經濟下滑是正常的市場調整,救市反而妨礙合理的調整,變成飲鴆止渴。 救市是要求政府入市,或是投入資金,或是減少公帑收入來降低企業成本,兩者都是把資源轉移。從社會與經濟效益來說,政府用公帑或政策救市是否合理? 如果樓市已成泡沫,市場調整把價格下調,可減輕社會的生活與經濟成本,也讓資金從地產抽調出來用在其他產業。調低樓價是減少少數人地產市場的利潤,回饋社會的大多數。在市場調整不足夠的情況下救市,會使公帑資源損失,卻抵擋不了市價的下滑。特別是香港對外開放,資金流轉方便,外來因素影響極大,單靠本地政府之力,不可能抗衡國際經濟的大勢轉變。即使政府要採逆周期財政政策,也應以保社會民生為主,不應替資本冒更大的風險。資本獲利多會轉移海外,或再投入炒賣,一如賭場經濟,最終還是在泡沫穿破時損失。資本這兩樣出路,都不利本地經濟與社會,為何政府還要隨他們的指揮救市呢? 泡沫穿破影響嚴重時,可選擇有利本地利益發展的項目投入,不應一刀切地救市。尤其當前是國際景氣大周期轉折,政府應加強儲備以應付不景氣由外而來的可能長期打擊,不應鹵莽救市。 研究院院長 陳文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