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0
明報
【明報專訊】疫後經濟復蘇不似預期,財政司長陳茂波日前預告,今年財赤有機會達到千億元,較預期400多億元多出一倍。事實上,近年政府推出的多幅土地接連出現流標,除嚴重影響庫房收入,同時打擊市場對房地產信心,造成惡性循環。政府有必要檢討現行的土地政策,就如在發展北部都會區,以及其他大型規劃發展,可考慮恢復勾地制度,避免流標困局。
地價收入(包括招標售出的土地及涉及私人協約、契約修訂、換地等土地交易的收入)過去一直為本港庫房重要收入來源,如2019至2020年,政府的地價收入高達1417億元,佔該年度政府總收入接近四分之一。不過,在今個財政年度截至10月底的7個月,相關收入約37億元,僅及財政司長陳茂波在預算案中預計本年度330億元的地價收入約11%,要在本年度內達標可說是不可能的任務。與疫情前相關收入比較,更是差天共地。陳茂波近日指今年起兩個財政年度要每年削減政府經常性開支1%,也恐怕未能追回相關差額。
賣地成績不理想,除土地市場不景氣、美元利率走勢的不穩定性等因素左右外,政府設下的賣地底價,或與市場預期有所落差。因此,長實執行董事趙國雄近日便在一個訪問中提出,政府應考慮重推勾地制度,指隨着市場變化加劇,賣地政策不應一成不變,否則將會落後於形勢。
回望過去,香港土地政策一直隨着市場變化而調整,當年亞洲金融風暴爆發,樓市重挫,「勾地」政策應時而生。其後香港經濟從谷底上升,政府推出一系列抑制需求的「辣招」。
現在市場環境再次變化,樓市受到壓力,政府亦應因時制宜,盡快檢討土地政策,如可考慮恢復勾地制度,發展商可以根據市况或自身的土地儲備情况,隨時向政府提出購買所屬意的地皮,而不用等待定期賣地,政府能保證以理想的價錢獲得土地收益,不會出現土地因無人競投而需回收的流拍困局。
香港未來重大土地供應來源,除有仍在規劃階段的交椅洲人工島外,還有北部都會區。特區政府最近與85家企業簽署意向書,支持參與北部都會區發展,並計劃試行「片區開發」模式,展開為期3個月的市場意向調查,邀請有興趣人士就3個「片區開發」試點提交意向書,以敲定日後公開招標的細節和條款。政府應研究對北部都會區的3個片區採不同推地方式,甚至考慮重推勾地制度,讓發展商有更多參與機會,不僅能夠提高土地供應靈活性,同時能保持賣地稅收穩定性,避免本港財赤問題進一步惡化。
107動力召集人
[何民傑 錢本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