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06
經濟日報
疫情後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如偏好的商品種類及購物方式均發生轉變,對本港實體零售帶來挑戰。
相比傳統高端零售業如珠寶首飾及名貴禮品,如今服務式行業在大眾及遊客中更受歡迎,比如醫療、髮型屋、藥房以及具有本地特色的地道餐飲等;而購物方式的轉變則體現在線上購物的普及。
疫情期間出行受限使網購成為常態化,這一趨勢在後疫情時代延續下來,一些電商平台敏銳捕捉到這種趨勢,積極在港進行推廣,今年在雙11網購節前後,阿里巴巴旗下電商平台淘寶在多個港鐵站投放大量平面和數碼廣告,成功吸引了公眾及媒體關注,此外,淘寶還向香港地區用戶推出滿99元包郵活動、對部分商品提供跨境退貨服務、開設更多官方自提網點,並在中港城租用巨舖擬開設家具實體店。
加強體驗式消費
筆者認為,隨着網購便捷性的提高,相信會吸引更多消費者,惟網購容易出現貨不對辦情況,質量相對難以把控,如不合適退貨過程亦較為煩瑣,因此實體店仍有其無可取代之優勢,尤其在顧客服務和及時滿足需求方面,零售商可考慮在實體店提供更多體驗式消費,增强顧客到店動機,並加強線上線下融合,以應對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
隨着減息通道開啟,投資者入市成本降低,筆者原預料舖市交投會受到顯著刺激,但目前看來實際情況與預期仍有落差,根據美聯工商舖資料研究部綜合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2024年10月份商舖註冊宗數錄70宗(主要反映2024年9月市況),按月下跌約7.9%。註冊金額則錄約6.58億元,按月減少約49.5%。
具體來看,成交主要集中在中細價位的物業,報告指出,價值500萬元或以下物業錄得41宗,按月持平,而介乎500萬以上至1,000萬元及1,000萬以上至2,000萬元的商舖註冊量錄得13宗及8宗,均按月增加2宗。雖然中小型物業交投活躍,但高價位物業的成交仍然疲軟,筆者分析,現行利率仍未減到吸引水準,有資金壓力的商家及投資者在擴充方面依然謹慎,市場上大面積商舖則難以消化。臨近聖誕及新年,香港節日氣氛濃厚,料會吸引旅客來港打卡順便購置年貨,進一步刺激經濟,帶動舖市租務交投。
撰文 : 張殷焌 美聯旺舖高級區域營業董事
欄名 : 專家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