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十二月 26, 2024 星期四 多雲 19° 74%

「北都」建設萬里路 拔劍而起長歌行

自從上周五(11月29日)特區政府與相關企業簽署支持參與北部都會區的意向書及開發項目協議,這些天來,北都建設成為本港熱議話題。 北都規劃面積約300平方公里,佔香港陸地面積近三分之一,建設周期為20年,這在香港開埠以來的歷史上是從來沒有過的,稱其為「大手筆」,恰如其分! 如今,有85家企業與特區政府簽署《支持及參與北部都會區發展意向書》,有35家企業簽署參與北都開發項目協議32份,金額超千億元,這着實令人振奮!但也要看到,北都開發是造一座新城,涉及到基建、住房、產業發展、生態保育、內外協同等諸多方面,完全不同於香港過往的開發模式,香港需要敞開胸懷,吸納各方力量和智慧,共同推進這項龐大工程。 有一部熱播的電視劇《長歌行》,講述了唐武德年間的一個傳奇故事,彰顯了青年熱血、家國情懷。回歸27年的香港,風華正茂,恰似一位熱血青年;北都建設,一頭對接國家戰略,一頭連着香港的民生福祉,可以說承載着家國情懷。 北都建設萬里路,拔劍而起長歌行。香港需要海納百川、氣吞萬里的恢弘氣勢,浮舟滄海、立馬昆侖的豪邁壯志,推進北都建設。 「百年大計」 謀劃開發新路 北都由西至東劃分為高端專業服務和物流樞紐、創新科技地帶、口岸商貿及產業區和藍綠康樂旅遊生態圈四大區域。這表明北都以產業發展為導向,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 香港的城市發展是從港島逐步向四周擴張,循序漸進,慢慢「長大」。北都則是在一片空白地帶上從「零」開始造城,這對於香港來說是一個新課題,其中涉及的難題很多。諸如:錢從哪裏來、土地怎麼用、產業怎樣引、交通網如何建等。 其實,香港可以借鑑內地的經驗,改革開放40多年間,深圳開發和浦東開發是公認的兩個成功案例。上世紀70年代末,國家經濟十分困難,沒有錢支持深圳建設特區,而是給予特殊政策,鼓勵深圳「殺出一條血路」,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深圳在很多領域創造了奇迹。上世紀90年代初,浦東開發啟動之時,中央財力捉襟見肘,同樣沒有多少資金支持,鼓勵浦東探索創新。事實證明,觀念一轉天地寬,海納百川聚合力,深圳和浦東都打破了條條框框,走出了創新之路。 用新招大招 吸引各方投資 從宏觀層面看,北都開發是百年大計,決不是「小打小鬧」,必須以大氣魄推進,大膽借鑑深圳和浦東開發的理念,大膽引進有經驗、有實力中資企業和海外企業參與,大膽出台新政策、新措施支持開發,決不能拘泥於細枝末節,束縛了自己手腳;更不能以「兩制」之別限制了視野,當年深圳、浦東開發就曾借鑑資本主義社會的許多做法,包括借鑑香港的做法。 香港過往的城市發展套路是「政府先行,企業跟進」,政府投資建設基礎設施和公屋,吸引發展商建設私人住宅及商業設施。這種模式可保發展商「入場」不久,即可賺錢。 北都建設則不同,若採取這樣的模式,一來政府投資龐大,財力不支,特別是在經歷3年疫情後,庫房盈餘已經不多;二來耗時太長,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發展迅猛,北都20年建設周期跨度已經夠長了,不能再延後!因而,思路要變。從作用看,公帑重在「拋磚引玉」和「兜底築基」,達到「四両撥千斤」的效果;從時機看,政府和發展商須同時行動。 事實上,行政長官李家超及特區政府早已考慮吸引投資的新辦法。北都開發啟動階段的試點明確了「片區開發」模式。為吸引發展商投資,特區政府考慮到提供更多彈性安排。比如:可以分期繳付土地款,以減輕發展商資金壓力;發展商與政府合組公司,共同出資興建、批租和管理創科園區等。政府還提及,可以考慮以機管局模式,負責招商引資。 這些思路是不錯的,當務之急是順着這些思路深入探討,形成可操作的方案。從發展商的角度看,並非不願意參與開發,而是要拿捏好「入場」時間節點,最大限度地降風險、降成本。特區政府與發展商找到互利共贏的平衡點,則可給發展商吃「定心丸」,促其盡快下決心參與建設。 觀發展趨勢 推進產業升級 對於北都開發,本港和中央許多企業大都釋放出樂觀訊號及積極參與的意願。包括香港四大地產發展商、中資企業、中資和外資銀行。 香港工商界、企業家應該敏銳地意識到,北都建設也是自身產業轉型升級的一個重要機遇。香港的產業結構比較單一,過度依賴房地產、零售業、金融業,特別是一些企業長期深耕傳統產業,形成壟斷優勢,這種盈利模式雖然利潤豐厚,但未必會維持長久。世界已經進入了「以創新賺錢」的時代,企業家若總是抱着舊模式不放,不肯探索創新,未來可能被預想不到的對手打敗。正如手機擁有照相機、錄音機、電視機、手錶等許多產品的功能,已經廢掉了許多電子產品,給這些產業造成巨大衝擊。 香港已錯過了科創發展的許多機會,這一次,北都建設為科創發展提供了新機遇。北都空間廣闊,足以承接重大項目;北都產業規劃對接深圳的產業規劃,可以做強產業鏈;北都建成後,香港形成「北科創,南金融」格局,科創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將會相互促進;北都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一部分,必將得到國家的大力支持,隨着國家實力不斷增強,支持力度也會愈來愈大……任何一位有眼光的企業家,都應看到北都所蘊藏的巨大能量,不失時機地介入。 在上個月召開的香港工商界人士座談會上,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央港澳辦主任、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向香港工商界、企業家提出「六個希望」。其中包括:「需要大家開拓創新,積極探索新產業、新業態,為香港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需要大家堅定支持特區政府,眾志成城,共同推進落實長遠發展規劃,為香港拓展發展新空間」。這既是鼓勵工商界、企業家為建設美好香港貢獻力量,也是期待大家為自身發展開闢寬廣道路。「以港為家、倚港興業」,彼此誰也離不開誰,工商界、企業家深諳此理! 北都建設萬里路,拔劍而起長歌行。作為香港治理「當家人」的特區政府,作為經濟發展「主力軍」的工商界,作為「持份者」的社會各界和廣大市民,都應「拔劍而起」,共襄大業。 --------------------------------- 【知識庫】北都片區開發知多些 •北部都會區「片區開發」模式是港府為加快北都發展而採用的一種新模式。 •這新模式旨在利用市場力量,通過綜合開發來加快項目落成,同時減輕政府的財政負擔。 •政府選擇3個試點地區,包括洪水橋/厦村、粉嶺北和新田科技城,分別佔地約12.5、15.9及18.6公頃。各試點地區都包括私人住宅、產業和公共設施3類用地。 •發展商需進行土地平整和基礎設施建設,然後可保留住宅用地自行發展,並在完成公共設施建設後交回政府管理。政府計劃2025至26年間陸續展開試點的招標工作。 撰文 : 屠海鳴 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 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 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長 客座教授 欄名 : 知•析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