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03
東方日報
賣地印花稅收入遠差預期 坐食山崩燒儲備
政府初步估計本年度財政赤字高達約1,000億元,較原先估計的481億元高逾一倍以上,亦是連續3年財赤破千億元。對於千億元財赤,政府解釋原因是今年賣地收入只佔預期一成多,印花稅及利得稅收入較預期少。對於開源方面,政府形容做法「忍手」,盡量減低對一般市民及中產人士的影響,又強調會與不同政策局溝通,檢視是否有空間進一步削減開支,期望未來數年內回復收支平衡。有經濟學者認為大幅削減政府開支不切實際,可考慮減少不必要的開支。
實際上,政府早前公布截至今年10月底的本財政年度首7個月,錄得1,637億元赤字;其中政府整體開支為4,180億元,收入1,756億元,同期財政儲備為5,709億元。
財赤翻倍 下調經濟增長預測
財金官員昨在立法會一個委員會上交代最新的經濟狀況,議員蘇長荣關注政府失算令預計赤字增加一倍,期望政府「有的放矢」吸收經驗。他指政府原先預計今年全年實質本地生產總值增長為3.5%,後來又修訂至2.5%,認為當中調整幅度不低。他關注私營機構分析員預計,明年香港經濟增長的最新預測介乎0.6至3.2%,當中差距亦很大。
該官員解釋,政府在賣地和補地價收入、印花稅、利得稅收入均比預期少,原先預測今年全年實質本地生產總值增長為2.5至3.5%,因此2.5%雖然是低位但符合預期,又指實質增長受地緣政治因素等影響。
對於私營機構預計明年香港經濟增長的最新預測,他指數字是「客觀事實陳述」,不同私營機構有不同看法,會在明年財政方針公布政府看法。
未能收支平衡 信貸評級恐受損
政府曾預計本財政年度賣地收益可達330億元,但截至10月底只有37億元,只佔預算的一成多。議員吳傑莊認為政府賣地方面收益未見成效,但7,000億元「支出很實在」,擔心未能達成收支平衡或影響本港信貸評級。另一議員何敬康則對達致收支平衡不樂觀,認為賣地收入非常慘淡,關注政府發債後的還錢計劃及來年會否調整賣地收益預期。
政府近年增加發債,但集資所得主要用作基建項目投入,例如北部都會區,該官員指不希望因為短期經濟周期高低,而影響經濟容量擴充和長期規劃,又指即使經過近年發債後,本港債務佔本地生產總值(GDP)比重,只會由今年3月底時的約6.5%,增加到約13%至14%,相對全球發達經濟體仍屬較穩健。
財金官員又指現時政府方針主要為削減開支,增加收入只是輔助,會與不同政策局溝通,檢視是否有空間進一步削減開支。他又指福利、醫療及教育開支與民生相關,面對人口急速老齡化,開支增長的確會有壓力。對於開源方面,該官員形容政府的做法相當忍手。
學者:發債資金不能作日常開支
浸會大學會計、經濟及金融學系副教授麥萃才指財赤超出預期的主要原因是經濟復甦緩慢,政府要繼續推出逆周期措施,但同時房地產等收入亦都低過估算。他指本港回歸後,大多都有盈餘,主要來自非經常收益,包括股票印花稅、賣地收入等。他認為大幅削減政府開支不切實際,可考慮減少不必要的開支,同時做大經濟個餅等候市場復甦。
至於有助本港經濟未來發展的項目,他指可透過適當融資安排,包括發債等去處理,但最重要是發債所得資金不能用於日常支出,否則長遠會出現入不敷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