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9
明報
【明報文章】安居樂業是不少市民的人生大事。增加土地房屋供應,完善房屋階梯, 解決市民「上樓耐、上車難、住得曳、住得細又住得貴」的老大難問題,一向是歷屆特區政府施政的重中之重。
解決劏房問題 關鍵在安置
隨着公營房屋供應大幅上升,加上3萬個簡約公屋、2萬多個過渡房屋逐步建成,政府有信心在2026/27年度將公屋輪候時間降至4.5年,因而有「底氣」以立法方式取締劣質劏房,未來分間單位要經認證成「簡樸房」才可合法出租。筆者認為,解決劏房問題,關鍵是做好安置工作。
當取締部分劣質劏房之後,市場無可避免會出現供不應求導致租金上升的情况。政府須評估措施對租賃市場帶來的影響,及做好安置工作,為無力承租的市民提供適切居所,避免本身已經非常困苦的劏房家庭陷入無家可歸或流離失所的困境;更要規避「黑市劏房」湧現,切實改善基層住戶居住環境,否則「解決劏房」只是有名無實。
回歸劏房問題之根本,在於公屋供應未能追上需求。公屋是房屋階梯的核心梯級之一,一直肩負社會安全網角色。政府做好「安置」的「底氣」之一,便在於增加公屋供應,縮短公屋輪候時間,以及加速公屋單位流轉,讓未能「上樓」的居民早日得以「上樓」,毋須被迫棲身劏房。
由公屋換至資助出售房屋,是房屋階梯另一個核心元素,藉以鼓勵經濟條件許可的人在房屋階梯拾級而上,以騰出公屋,促進房屋階梯內的流轉動能。不過隨着私樓樓價輾轉下跌,而「綠置居」和居屋卻有愈來愈貴的趨勢,有違可負擔房屋的政策初心,同時削弱其吸引力。筆者建議政府審視綠置居和居屋定價機制,擴大與私樓的價格差幅。
拉大資助屋與私樓價差 有助公屋流轉
綜觀近幾年居屋折扣率,由2019年五九折、2022年五一折,至今年縮減至七折,進一步收窄居屋與私樓的價格差距。以啟德為例,今期居屋「樓王」啟盈苑平均呎價9230元,個別單位呎價更超過1萬元,拉近與同區二手樓宇的差距,同區亦有新樓盤的呎價為15,943元。價差之窄,精明的市民又怎會看不到?
而綠置居定價機制受居屋定價影響,2024年最新一期綠置居計劃以市價五二折出售,對比2018年的四二折,也有一段距離。筆者建議一併檢討,拉大與私樓價格差距,以更高的經濟誘因鼓勵有能力的公屋住戶購買自置物業,循置業階梯向上流動,亦有助加速公屋流轉。
以史為鑑,造地不足將導致土地房屋供應不足。而造地動輒十年八載,因而政府不能貿然停止覓地建地造地工作,須加快北部都會區土地發展、穩慎推展交椅洲人工島項目、妥善安置棕地作業者及規劃發展逾千公頃棕地等,持續有序建立土地儲備,避免日後土地供應出現斷層,再衍生樓價飈升和市民上樓困難等問題。
作者是立法會議員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陳紹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