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1
經濟日報
提到1997年的大跌市,負資產是經常會提起的名詞,當年高峰期達到10萬宗負資產驚人數目。
而早前金管局公布上季負資產數目亦升至4萬宗,最令人憂心是見頂未?會不會重演10萬宗的驚人水平?
金管局早前公布,2024年第三季負資產個案錄得40,713宗,相比第二季的30,288宗,按季增加逾萬宗或34%,宗數創2003年第四季(67,575宗)後近21年新高。
上季逾4萬宗 僅03年高峰4成
雖然現時40,713宗的負資產個案,僅為03年高峰期105,697宗的4成,不過按走勢來說,的確有點令人擔心。
而一年前的2023年第三季,負資產宗數是11,123宗,即一年上升2.7倍,跟2023年第二季的3,341宗,更是上升了11倍。
不過,負資產宗數的多少變化,本質上是數字計算的結果,關鍵是樓價下跌,而且下跌幅度夠大、夠快,令到單位當下的帳面市值低於尚未償還的貸款額,便會開始湧現負資產個案。
從二手樓價角度來說,以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計算,現時樓價較2021年高峰期下跌接近3成,在高峰期入市承造逾7成按揭的二手業主,就已經是負資產的高危族群,剛好是政府在2019年10月、2022年2月放寬按揭保險,令到承造到8成、9成按揭的個案大增。
反觀,在2019年推出「林鄭PLAN」(首置按揭保險)之前,只有樓價600萬元以下可承造8成按揭、400萬元以下可承造9成按揭,所以過往每年批出的按揭保險個案大約8,000至9,000宗,只是2020年、2021年每年多達1.8萬至2.4萬宗不足一半,如果以平均一年2萬宗按保計算,2020至2023年就估計有5萬至6萬宗按保個案,相信是比較高風險陷入負資產。
負資產個案增長快,原因是樓價跌至較2019年樓價低出2成、超過8成按揭防守線的時候,而現時正值是經歷這個時期,預料反映完這批乘着「林鄭PLAN」入市的按保個案之後,負資產上升速度相信會有所減慢。
特別是以現時樓價指數,大致是重回到2016年中水平,不過二手業主經過這7、8年時間均已償還了一部分按揭貸款,亦即是當年9成按揭入市,經過多年供樓,尚未清還的貸款可能已經降低到當時樓價的7成、8成水平,負資產的風險亦相對降低。
同時,金管局在2015年2月將住宅按揭成數降低至6成,其實已經進一步築高對負資產浪潮的防波堤。
有機再增 惟未必超過10萬宗
以現時樓市情況,除非樓價跌幅進一步擴大,由高峰期下跌3成變成下跌5成,否則相信負資產宗數雖然仍有機會較現時4萬宗進一步攀升,但未必會惡化至超過10萬宗水平。
撰文 : 唐榮
欄名 : 專家樓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