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十一月 23, 2024 星期六 大致多雲 19° 75%

後5年造地 仍然有點「懸」!

施政報告公布翌日,唐榮在本欄推算公營資助出售單位,主要是居屋的變化,10年將增至12.3萬伙。 直至日前公布的長遠房屋策略周年報告(見表)確認有關估算,其實報告還隱藏一些改變,反映覓地的重要性。 特首李家超宣布調整公屋(包括綠置居)和資助出售單位的比例,由現時七三比逐步調整至六四比。根據剛公布的長遠房屋策略報告,2025/26至2034/35共10個年度,公營房屋供應目標30.8萬個單位,出售居屋將增至12.3萬伙,較原先計劃增加3.1萬伙。扣除前5年已計劃建成的5.58萬伙資助出售單位,平均每年11,160伙;後5年供應可達6.72萬伙,平均每年推升至13,440伙。 公營房屋供應 扭轉「頭輕尾重」 至於未來10年房屋供應總量約44萬伙及公私營七三比不變,其中一個明顯變化,是公營房屋供應「頭輕尾重」情況扭轉。去年的長策報告,公營房屋目標同樣10年30.8萬伙,不過,去年報告中前5年建屋量,只有14.18萬伙,未能過半;到了今年,新一個10年期的前5年,估計可建的15.86萬伙,終於過半數,公營房屋不再「頭輕尾重」。 所以,自2020年長策提到政府準備的單位中,約三分之一預計在第一個5年期落成;另外三分之二預計在第二個5年期落成,不再出現以上的問題。 沒有了頭輕尾重,但可供即時發展的熟地還是不足夠,以下內容同樣自2020年起出現相類似的論述,經歷5年5份長策報告,仍在不斷重複、重複又重複,「造地建屋需要一定時間,所需程序及發展流程皆具挑戰性。第一個5年期的項目大多在興建中或已經在『造地』的較後階段,有關項目的落成時間表相對比較確實。至於計劃在第二個5年期落成的項目,大部分用地處於造地/研究階段,能否用於興建公營房屋取決於可否如期完成所需程序(例如改劃、地區諮詢、基礎建設、收地、清拆、重置受影響設施、立法會撥款批核、地盤平整等),其發展時間較為浮動。」 新供應集中北都 留意會否滯銷 唐榮相信,熟地供應不足,多屆政府計劃增加供應樓宇時均面對兩難的抉擇,公私營樓有時只能二選一,甚至不得不加高、加密、「斬細」以追趕數量,相信亦是多屆政府抓緊土地供應的原因。 另外,長策報告又提到,未來10年的公營房屋單位供應主要來自北部都會區(包括古洞北/粉嶺北新發展區、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及元朗南發展區)、東涌新市鎮擴展、啟德發展區及其他用地改劃等。值得留意的是,過去新樓市場曾出現集中一區推地,同區同時有大量新盤入伙,造成滯銷等情況,公營房屋如果都集中新界某一區,不論出租或出售,會否出現類似的問題? 撰文 : 唐榮 欄名 : 專家樓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