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8
星島日報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早前出席《高力領袖論壇》時稱香港正面對的「雙重老化」(Double Aging)的問題,所指分別為人口以及建築物正面臨老齡化。人終會年紀漸大,卻不代表為社會的整體發展欠缺價值,老化的建築亦然,活化得宜,功能也能再度發揮。
隨着香港生育率偏低,政府統計處香港人口推算(2021年至2046年)報告指出滿65歲的長者將會在2046年達至274萬人,較2021年的145萬人升近九成,意味着香港逐漸步入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的「超高齡社會」,即65歲以上老年人口佔總人口比率超過20%。
2046年65歲長者達274萬人
現時市場上針對長者安排適切住所的選擇並不多,主要是四大營運模式的安老院為主,包括津助安老院、合約院舍、非牟利自負盈虧安老院及私營安老院,按不同程度的護理需求正提供約79147個宿位。可是對於護理需求不大,高質量的獨立居住的長者選擇,卻是少之有少。
香港房屋協會於1999年推出的「長者安居樂」住屋計劃,分別於2003年及2004年推出了位於將軍澳和牛頭角的「樂頤居」和「彩頤居」,而紅磡的「豐頤居」亦於2023年落成,合共890個單位,為年滿60歲的中等收入人士提供集居住、康樂設施與醫療護理於一身的居所。另外,私人市場中曦蕓居致力為退休人士打造168個 「醫社合一」型的服務式住宅,涵蓋衣、食、住及行四大範疇。但面對長者人口持續攀升,這類居家安老的概念居所供應,僅僅達總供應量的不足十分之一。
四大營運模式安老院
開拓銀髮市場正正要捉緊長者對退休生活質素的追求,不過私人企業未有活躍參與房屋市場。當中因素包括發展友好居住設計配合長者日常生活,並要提供完善的醫療護理服務配套以吸引目標群,相關的安全監管嚴格,同時,建築彈性亦因針對了目標客群,靈活改動的空間也更低,導致開發及經營成本較高,而誘因欠奉。
建議政府可針對私人企業的痛點,從前期的土地投資成本上,予以私營機構更大誘因或以創新方案作出相關土地的配置,例如將未被充分利用的商業、工業物業及老化建築改造成長者住宅,對於土地資源活化有相得益彰的優勢。
周若瑜
高力香港估價及諮詢服務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