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6
經濟日報
私樓庫存持續高企,導致發展商推盤策略仍然採取「先量後價」定價不敢過於進取,保持貼市價推盤,盡量加快資金回籠,並且採取去庫存策略。
新盤庫存量偏高是近年本港樓市一大挑戰,體現在兩項數據之上,一方面以3至4年的一手住宅潛在供應量,自2022年第三季突破10萬伙之後一直高企不下,甚至在今年度曾經衝破11萬伙,反映未來的供應量相當充裕,新盤競爭持續激烈。
一手年內沽逾1.3萬伙 近3年高
至於從已經落成的現樓餘貨情況更為明顯,由2021年底的1.1萬伙,3年間攀升接近1倍至現時2.1萬伙。由於當樓盤落成之後,發展商陸續要向承建商支付建築費、償還銀行融資貸款,資金壓力較大,現樓餘貨的增加對於發展商壓力更為明顯。
若果以現時2.1萬伙的現樓餘貨量,超過1年的新盤吸納量,反映發展商要達到「去庫存」需要提高新盤銷售量。
事實上,今年至今的一手成交量達到逾1.3萬伙,屬於近3年度新高,連同今年最後兩個月若果新盤銷情持續,有望達到過去10年平均成交量約1.6萬伙水平,但要進一步消化過去兩年累積的大量庫存,發展商推盤策略需「先量後價」。
雖然減息周期開始,但現時息口仍然偏高,準買家對於樓盤價格變化相當敏銳,近期多個熱賣的啟德新盤均以貼市價推出,希望盡吸市場購買力,令到二手樓價亦受壓。
作者:余敏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