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社評】內地多個部委攜手推出「組合拳」刺激經濟,包括降準0.5個百分點、調低存量房貸利率,以及降低二套房「最低首付比例」等。內地經濟正處於轉型時期,內房問題令經濟持續受壓,除了貸款及消費需求疲弱,「爛尾樓」問題亦令不少人未敢置業。隨着美國展開減息周期,內地貨幣政策也有了較大的調整空間。內地今次重手向金融市場提供長期流動性約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貨幣政策寬鬆力度比市場預期大,至於一連串的支持股市及樓市措施,對於提振市場信心,相信亦有正面作用,突顯當局今年經濟增長「保五」的決心,市場將密切留意,內地下一步會否採取更進取的財政政策措施。
貨幣政策調整空間增
放寬銀根非量化寬鬆
今次內地推出的刺激經濟措施,是內房問題引爆以來,力度最重的一次。事實上,一籃子措施由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中國證監會舉行聯合記者會攜手發布,本身便是甚為罕有的安排,旨在突出政策的分量。內地及本港股市昨天大幅上揚,反映市場對新措施初步反應正面。大體而言,這套組合拳可分為3部分,包括支持銀行「放水」增加信貸、支持房地產市場,以及支持股市,而重點則在於穩信心。
支持銀行「放水」方面,人行將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以及降低銀行資金成本,將7天逆回購操作利率下調0.2個百分點,至1.5厘。支持房地產市場方面,當局宣布存量房貸利率(即仍未還清按揭的貸款利率)平均下調0.5個百分點,居民每年家庭利息支出將減少1500億元;另外,當局會首度統一「房貸最低首付比例」,二套房最低首付比例由兩成半下調至一成半。支持股市方面,當局更有新猷,人行首次設立貨幣政策工具,支持股市發展,包括創設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首期3000億元,引導銀行向上市公司和主要股東提供貸款,支持回購及增持股份;創設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合資格機構可通過資產抵押,從人行換入國債等高流動性資產,由此獲取的資金只能用於股市。互換規模暫定5000億元,可視乎情况擴大。
之前兩三年,美國以至西方經濟最大挑戰是通脹,反觀內地面對的卻是通縮壓力。外圍高息環境,影響了內地減息降準的空間,直至聯儲局本月揭開減息周期序幕,人行貨幣政策彈性亦得以恢復,毋須擔心逆勢減息降準會增加資金外流風險,未來實施貨幣政策,可以更好地反映中國自身經濟和通脹基本面。
今次降準50個基點,意味銀行將多大約1萬億元用作借貸,人行行長潘功勝還暗示,第四季存款準備金率有機會再下調25至50個基點,即人行最多有可能向市場注入2萬億元流動性。另外,7天逆回購操作利率下調0.2個百分點,亦比市場原先預期的0.1個百分點進取。然而值得留意的是,人行這些措施只屬放寬銀根,並非大搞量化寬鬆大舉買債「印鈔」,反映當局未有改變不會大水漫灌的原則。
內地出口強勁,但內需仍然低迷,早前公布的8月內地零售、固定投資等經濟數據皆差過市場預期,增速亦較7月放緩。外資大行近期紛紛下調中國經濟預測,估計全年增長只有4.6%至4.8%,意即無法達到原定5%目標。內地推出一籃子刺激措施,反映當局「保五」決心,盼可穩定各方對內地增長速度的信心及預期。資金湧入債市是內地當局非常關心的一個現象,因為這反映投資者對樓市、股市以至經濟都缺乏信心。這次內地出招提振股市,無論是鼓勵回購和增持股票,還是發布指引要求上市公司做好市值管理、重視投資者回報等,都有支持股價的效果,有利吸引資金流入股市,這亦是近年日韓催谷股市的方法。當然,中證監提出「併購重組6條」,目的不止是短線盤活股市,還希望鼓勵上市公司透過併購整合,朝新質生產力的方向升級轉型。
潘功勝表示,今次貨幣政策調整有4個考慮因素,一是支持中國經濟穩定增長(意味保五);二是推動價格溫和回升(意味抗通縮);三是兼顧支持實體經濟增長和銀行業自身健康性,尋求較佳平衡(意即鼓勵銀行提高風險胃納);四是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最後一點其實意味,內地不會仿效日本以貨幣大幅貶值催谷經濟。當局這次出手,主要圍繞貨幣政策,未涉財政政策。外界關注當局放寬銀根,是否可以刺激需求,尤其是樓市爛尾樓仍多,民眾缺乏置業信心,降低存量房貸利率及二套「房貸最低首付比例」,實際效果如何,需要時間觀察。
內房信心問題未解決
大水漫灌機會仍不大
市場一直憧憬內地「暴力」救市,一邊奉行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大舉印鈔,一邊大灑銀彈,以激進的財政政策刺激需求,然而汲取過金融海嘯後4萬億元救市的經驗教訓,內地當局對於「大水漫灌」明顯有保留。今年初外媒曾報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曾建議,中國政府可提供財政支持,解決爛尾樓問題,估計耗資接近1萬億美元,惟中方拒絕,認為應以市場化方式解決,中央直接出手,變相包底打救,只會造成道德風險,到頭來房地產業又可能故態復萌,重走不可持續舊路。內房問題需要時間消化,當局目前策略是以時間換取空間,加快推動發展新興產業,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齊齊大水漫灌的機會,目前看來仍然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