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十一月 17, 2024 星期日 微雨 23° 94%

疫後經濟仍低迷 政府扶貧貴在行

2024-09-16    東方日報
新一份《施政報告》將於下月16日公布,高官連日走訪不同地區聽取民意,希望有助撰寫《施政報告》更貼近民生。有團體昨日發布一項基層市民對港府過去兩年表現評價及對新一份《施政報告》期望的調查報告。 事實上,疫情後本港經濟復甦緩慢,樓市不振,股市乏力,加上高息和銀行收緊信貸打擊營商環境,俱令整個市道疲不能興,不僅飲食、零售、小企業叫救命,連建造業也不能幸免。於如此環境下,港府高官仍然盲目唱好香港經濟如何轉型、洗牌、盛事將接踵而來,確實有點夜行人吹口哨的壯膽,甚至予人阿Q精神之感!實質民生多艱,早前大批地盤工人追薪,拉起的橫條「有汗出冇糧出」正好道出民間疾苦的真實一面。 調查報告結果顯示,近70%受訪者給予政府管治班子的評價5至8分,均低於去年及前年;逾50%受訪市民認為當局在增加就業機會和照顧弱勢社群政策表現頗差或非常差;逾60%受訪者希望今年的《施政報告》可先處理土地及房屋的問題。團體表示政府扶貧力度不足,指疫情後基層家庭收入未有改善,約四成受訪者指家中收入減少,建議政府改革經濟援助發放機制,增加綜援等現金津貼的金額。調查指「照顧弱勢社群」一項評價轉差,與現屆政府「精準扶貧策略」有關。政府雖然推出「共創明TEEN計劃」、社區客廳、關愛隊、地區康健中心等多項扶貧措施,然而相關措施聚焦於劏房戶、單親家庭及清貧長者,受惠人數少,相對於其他弱勢社群如綜援受助人、在職貧窮家庭、精神復原人士、無家者等的支援服務改革着墨不多,扶貧力度明顯不足。 團體指出,有63.4%受訪家庭表示過去一年因經濟不景導致收入減少,43%受訪者表示家中有欠債,揭示疫後基層收入未有提升反而有減少,經濟狀況未有明顯改善。調查續指,「增加就業機會」的評分出現逆轉,相信與經濟轉型下,市場對個別行業勞工需求減少,惟同時又面對輸入外勞的挑戰,加上現有勞動職位待遇欠佳,零工經濟下出現短期化、零散化的工作崗位,令基層勞工沒有感到就業機會增加,反而有面臨裁員或被取代的風險。團體建議政府應在房屋、就業、扶貧三方面,同時在大政策方面作出改善及推出大型符合需要的扶助措施,尤其是就業問題,收入已微薄的基層,若然收入再下降,就會令已生活困難的基層更加困難,產生更多家庭及社會問題。 事實上,香港社會的問題千頭萬緒,「土地及房屋」仍然是受訪者最希望當局先處理的議題,其次是弱勢社群的照顧、醫療服務。房屋問題市民最關注,高官卻一味推甚麼「幸福設計」,要讓市民感受「小設計」帶來「大改變」云云。其實,正如團體指出,最重要是每年興建35,000個公屋單位,確保輪候3年可以上樓,其次制訂時間表,在未來10年「告別劏房及籠屋」,這才能讓「屈室求存」的劏房戶感到真正的幸福感!團體指當局不應只說「做了甚麼」而是「做到甚麼」,以解決問題為目標!這亦正是古人所說的「為政貴在行」,而非「為政貴在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