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一月 13, 2025 星期一 間有陽光 17° 46% 寒冷天氣警告 紅色火災危險警告

京滬兩城 樓市新解

2024-09-06    經濟日報
雖然可能已跌到「跌無可跌」,但房地產永遠不缺話題。刺激政策沒激起水花,房地產仍是打不破通縮預期的核心障礙,下一步樓市如何走,北京和上海兩座指標城市最近又有了新故事。 先說上海,最近市場上有關房地產最大的話題,正是從上海而來,叫做「房屋養老金」。通俗說就是中國房地產發展了幾十年,現在不光是市場不好的問題,還有棘手的是房屋老化問題。大量的房子開始步入「中老年」,也要給房子進行體檢和維修,「房屋養老金」就是要建立專門做這件事的帳戶。 滬「房屋養老金」 惹地產稅質疑 這概念上個月先是從上海人大常委會議上提出,市長龔正提出上海將探索實施3項制度,一是房屋定期體檢制度,主要是定期對房屋進行全面檢查,及時發現房屋存在的問題,對症下藥消除安全隱患;二是房屋安全保險制度,在房屋面臨較大風險、需要動用較大資金時,發揮保險托底作用;三是房屋養老金制度,主要服務於房屋體檢、房屋保險以及房屋「小修小補」的支付。 上海吹風3天之後,住建部在國務院新聞辦開的發布會上,也從主管部委層面對這事做了確認,進一步明確是要研究構建「全生命周期房屋安全管理長效機制」,主要內容正是上海提出的3部分構成。 房地產發展到現在的局面,任何一個新動議都是邁着謹小慎微的步子。經濟大城吹風探路,部委正名,但也沒能消弭民間的爭議和反彈,立刻引起了全民討論。其中讓事件發酵的,是對「房屋養老金」的質疑,加上一則關於先行先試的上海浦東「房屋養老金的收費標準」的傳言,在社交平台引起熱議,民間覺得這是變相房地產稅。畢竟在經濟這個情況下,房地產已經深陷泥潭,再用房子從老百姓兜裏掏錢,大家的神經都很敏感。 輿論快速發酵,住建部官網可能是早有預料,在官網連續發表了幾篇政策解讀文章,針對輿論關注的「個人交錢」問題闢謠,指該政策的重點是建立公共帳戶,用於為房屋公共體檢提供資金,不需要民眾出錢。 有業內學者稱,此時推動這一政策,一方面是為房屋安全考慮,另一方面,現在市場下行,年久失修的「老破小」(主城區30至60平方米的老房子)價格大跌,也是最難出售的資產,修繕翻新這部分房屋,無論對居住還是對資產價值,都能起到一定的兜底作用。當然,雖說公共帳戶資金來源於財政,但眼下各地財政不富裕,後續如何籌措資金,避免以財政通道增加民間負擔,又是值得討論的話題。 北京傳福利分房 助去庫存 與上海試點「全生命周期房屋安全管理長效機制」不同,另一政策風向標北京近來傳起「體制內單位要重新分房了」的故事,據說一些單位已在開始摸排需求和意向,可以一個相對優惠的折扣價格購買新房。 7月的政治局會議明確強調,支持各地收購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以幫助統籌去庫存。北京是政治中心,體制內單位眾多,供需矛盾也依然嚴重,若重新拿起福利分房的工具作為去庫存政策也不令人意外。新一輪樓市去化要如何演繹,可能只差一個信號了。 撰文 : 潘攀 欄名 : 國情知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