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九月 21, 2024 星期六 雨 27° 91% 雷暴警告

有殼族消費習慣變 進一步打擊零售市道

2024-09-03    經濟日報
執筆之時,本地零售銷售於6月再下跌9.7%,統計今年上半年按年下調6.6%,零售市道繼續委靡不振,跟政府剛公布本港上半年遊客數字較2023年上半年大增64.2%形成強烈對比。 此一反差其實也正正說明零售市場所面對的其中一個主要的結構性改變:訪港旅客消費力大不如前,其中又以佔近8成的內地旅客為甚。 筆者作為分析員,還是比較喜歡用數據說話:疫情前旅業高峰期為2018年,該年訪港旅客消費總額為港幣2,724億元,當中內地遊客消費佔港幣2,148億元;去年旅客消費總額只有1,413億港元,比2018年大跌48%,而內地旅客消費只有港幣1,004億元,跌幅更達53%。旅客消費跌幅除了與旅客人數復甦不似預期有直接關係外(2023年訪港旅客人次為3,400萬,僅為2018年之一半左右),內地旅客欠缺了以往一擲千金的豪氣亦為主因。 內地客「窮遊港」 人均消費挫 隨着內地經濟持續放緩以及樓市下行,導致內地同胞消費降級情況愈來愈普遍;加上小紅書等熱門社交平台重點推介「窮遊香港」攻略,均令內地訪港旅客以打卡、即日往返及深度遊為主,以致不過夜內地旅客2023年人均消費較2018年下調43%。 另一結構性改變則為港元滙率持續偏強:美國於過去兩年持續加息導致美元強勢,而在聯繫滙率機制下港元亦跟隨走強:自2022年初至2024年中,人民幣對港元下調11%,這一趨勢亦進一步令內地遊客減少於本港消費;相反,港人於內地消費相對更加便宜,亦間接鼓勵更多港人北上消費。 除此之外,歐元及日圓兌港元於同期亦大幅下調11%及34%,相對亦令更多港人於長假期選擇到這些地方外遊,變相減少了留港消費。 而由於本港息口於過去兩年跟隨美國上升,對「有殼」一族亦帶來消費習慣的改變:以一個月入5萬元,需要償還500萬元樓按的中產家庭為例,每月按揭供款由2022年中的17,000元升至2024年初的24,000元,在收入不變的前提下,每月可支配收入減少7,000元,在住宿雜費及必要開支無法縮減的情況下,可以減省的就會是零售及餐飲消費,這亦是「兩餸飯」於過去幾年興起的原因之一。而部分中產家庭為了維持疫情及加息前的生活質素,很自然就會選擇到性價比更高,服務質素更好,以及更新更大的深圳及大灣區商場消費,進一步打擊本地零售市道。 以上所述之結構性改變並非一朝一夕可以逆轉,那本地零售業應該如何應對以渡過今次寒冬?下期再談。 撰文 : 湯卓軒 第一太平戴維斯研究及顧問諮詢部董事 欄名 : 專家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