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9
東方日報
港府最新公布的數字顯示,7月私人住宅售價指數跌幅擴大,且連跌3個月,說明樓市撤辣效應已完全消散,樓價正在崩跌,二手樓價跌幅不斷擴大,一手樓價亦被拖下去,斷供拍賣個案不斷增加,反正大家都看不透後市,既然心中沒底,只有套現為上,保本保命。
如是者,樓價跌勢難挽,拖累百業,沒等到土地成本下降改善營商環境的效益出現,淘汰賽將令一大批投資者與企業消失,洗牌過程伴隨的是裁員、減薪、負資產急升,甚至是在內部需求疲弱下,通縮來襲,香港經濟衰退風險上升,得有心理準備,圍繞營商、投資與生活的苦日子還在後頭。
基本上,差估署的樓價指數有滯後效應。換言之,以近月樓市表現可推斷第三季指數將繼續下滑。雖則說美國可能9月減息,但港銀不大可能即時跟隨減息,且利息只是其中一項左右經濟發展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外資何時會重臨?中國經濟何時會提速增長,讓中國資產價格走出低谷,帶動金融服務等核心產業的需求,讓香港這個國際金融中心有作為?
如今樓價處於跌浪,看不透底在何方,皆因政府的政策似乎是有心讓地價下跌,以達到減輕土地成本,調整產業結構的目的,問題是甚麼幅度的調整才足夠?若需求面續弱,而供應卻在政府的房策下不斷增加,樓價進入大熊市基本上無懸念,與房地產相關的產業投資缺口可以用甚麼來彌補?若沒有新產業替代收益來源,如何能確保香港經濟可持續發展?
樓價續跌,年底前負資產個案料續升,銀行面對風險不可能無動於衷,落雨收遮,加強風險管理是責之所在,不是政府出來「口噏噏」、「指指點點」可以改變商業運作模式。景氣下沉,企業縮減規模,甚或止蝕離場,乃自保之策。就如落場打麻雀玩「全銃」,眼見手上鋪牌太爛,棄胡不出銃不輸本就成首要目標。政府引入新資金速度緩慢,但擬離場資金卻不斷增加,如何能叫企業和市民保持信心?
近期有離地之說指香港要「多條腿走路」,呼籲港人勿「躺平」。其實過去香港經濟亦有起有落,港人更辛苦,都沒有「躺平」這個概念,這就是香港的奮鬥精神,而支持這種社會取態延續,是高效前瞻的政策和具透明度的市場運作,對制度有信心,無懼黑暗,「博老命」捱到天亮。身處新經濟時代,香港要尋求多元發展是無可厚非,但絕不是要透過讓傳統產業倒下來實現,這樣只會削弱競爭力,令香港與多元發展愈走愈遠。試問景氣衰退,連三餐都不保的話,還能求甚麼「多元」?核心產業、經濟基礎都步履蹣跚,還求多條腿走路,只怕天堂難見,地獄門開!
樓市並不是香港經濟的一切,但要救經濟,樓市有序運行卻是重要的基礎。港府如何應對樓市危機,同時加把勁提速其他產業發展,以實效強化市場信心乃當務之急,也是務必要做好的任務。謹記打鐵還須自身硬,自己爭氣交出成績,就不怕別人唱衰;如爛泥扶不上柄,神仙難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