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6
經濟日報
近日特首李家超為了10月份的施政報告,率領各位司局長前往大埔出席地區諮詢會,聽取民意。房屋問題當然是市民非常關注的其中一個重要議題,當中更有市民向特首建議:政府應該考慮重推租者置其屋計劃。
租者置其屋計劃由香港首任特首董建華在1997年第一份施政報告中提出,計劃可以讓公屋租戶購買自己居住的公屋單位,目標是讓全港70%居民成功置業,當時推出可以說大受市民歡迎,直至2005年才停止這項計劃。
重推計劃 穩定民心
在租者置其屋計劃推出的八年期間,房委會一共推出39個屋苑,大約有183,700個出租公屋單位供住戶認購。政府選擇在1997年末香港回歸初期時推出計劃,其中一個原因相信是香港回歸前已經有一大批港人選擇移居海外,設立這項計劃有助穩定民心,而香港在過去數年也有數十萬市民移居海外,故此假若重推租者置其屋計劃,相信同樣有助穩定民心。
可能有人會問:現在香港樓市這麼差,公屋租戶會否依然購買?又會否令到現時樓市雪上加霜?
筆者認為假若政府按照1997年的標準來定價,也就是按照市場價的兩折出售的話,相信一定吸引公屋租戶購買。一旦公屋租戶變成業主,他們將會減少移居海外的念頭,也有助提升香港的凝聚力。此外,公屋和私人住宅基本上是兩個不一樣的市場,因此對香港私人住宅的影響並不大。
另一方面,由於發展商現時積存大量貨尾單位,假如政府現時賣地,相信價錢會很低,除了浪費珍貴的土地資源之外,更會推倒香港的樓市,形成負面惡性循環。故此,筆者認為政府應該暫停賣地,以減少未來私人住宅供應量。同時,政府亦可以考慮把一些私人住宅土地改為興建公營房屋,藉此縮短公屋輪候的時間。
由於政府失去賣地收入,故此政府可能會被迫考慮增加不同的稅項以填補赤字,例如開徵增值稅、銷售稅,或者調升薪俸稅、利得稅等,這樣將會損害香港簡單低稅率的國際形象,對香港整體均屬不利。
重推租者置其屋計劃除了可以彌補政府賣地收入,而不需要額外增加其他稅項,還可以利用這筆額外的收入向首次置業人士提供一些額外幫助,至於到底能夠提供甚麼額外幫助,篇幅關係,下期再談。
撰文 : 謝順禮 嘉興地產行政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