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4
東方日報
針對中小企融資難的情況,金融管理局與銀行公會主動成立專責小組做好支援,強調銀行客戶若準時還款,營業狀況不變,即使抵押品貶值,銀行亦不會貿然Call Loan;又強調3大發鈔行沒改變中小企風險胃納,明顯是派定心丸。不過,諸如此類的舉動,最終能否幫到中小企,還看銀行加快審批的結果和經營環境的改善,若銀行保證兩周內有審批結果原來大多是拒絕申請,或銀行估價嚴重不足,而整體市道繼續走下坡,生意淡薄收入不繼,只怕中小企仍難脫險!
過去,每當經濟周期下跌,銀行出於風險考量,以及要保障存戶的利益,得定時檢視貸款政策,這就是所謂「落雨收遮」,在商業角度看是無可厚非。畢竟,銀行的資本是來自存戶,若貸款政策有誤、風險管理不善,而導致大額呆壞帳撥備,資本嚴重流失,小則銀行股東蒙損,大則銀行出事並引發系統性風險,最終還是要由納稅人來埋單!
今年首季港府宣布遲來的樓市全面撤辣,但支持作用十分短暫,經濟不景下樓價持續下滑。由於這幾年社會運動、新冠疫情、中美博弈、高息環境等多項挑戰,不少中小企不是靠政府的貸款擔保計劃,就是將手持的「磚頭」如私宅、商舖、工廈抵押以換取銀行貸款支持業務經營。可如今貸款抵押品大幅縮水,銀行要求企業客戶提早還款或搬錢補差價,或加按息等,對中小企而言,誠然是一場噩夢。
如今,金管局與銀行公會主動成立融資專責小組,以支援中小企,銀行也擔保不會拖延審批,只要客戶交齊文件,兩周內會有按揭貸款審批結果,務求加快流程。問題是,這一招是否真正能幫助到中小企,取決於銀行審批的態度,若然依舊的從嚴不批,那所謂「兩周」時間只是早點知道申請被拒的結果,無濟於事。即使銀行肯批申請,但估值不足才是核心問題,物業估值差一大截,批出的貸款額度嚴重不足,那同樣無法協助企業安渡難關,則這個專責小組可以發揮的實際作用有限。
港府一直強調,如今香港經濟在轉型,過去香港地價、樓價高昂,住宅供應嚴重不足,全城利益向地產發展商傾斜,大集團壟斷式經營扼殺經濟活力。如今港府放手讓地價、樓價調整,私營房屋供應大減,未來幾年就由公營供應主導。整個香港樓市改變了遊戲規則,引發的資產價格和財富效應變化必然巨大。過度槓桿的大型業者將首當其衝,港府要做的是確保老實幹活的中小企能正常取得融資,在樓價大調整的非常時期,盡量協調銀行與企業,就不同個案加強溝通,期望能達成雙贏,而避免雙輸的局面出現。
天曉得,香港正經歷的產業結構轉型尚會維持多久,所謂「把握機遇應變懂變」,講是動聽,但站在前線面對困難的企業,如啞子吃黃連。任何結構轉型,出發點好,都得因應實際狀況,循序漸進,按部就班推進。長期利益要大洗牌,要安渡破局,才可喜迎新局。善用公帑梳理經濟風險,支持戰略產業加快發展,減低經濟硬着陸的風險,實乃港府的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