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十二月 28, 2024 星期六 大致多雲 16° 51%

微型住宅減業主負擔 環保靈活追求精緻生活

【本報訊】香港寸金尺土,常見一家幾口擠在200、300平方呎小住宅,若果住宅是自置物業,對不少港人來說已頗有幸福感。但對北美及歐洲某些地區的人而言,一家幾口住上幾千平方呎獨立屋,再加幾百至上千平方呎花園也很平常。 全球市場規模 2031年料2526億 早於2002年起,已有美國人推廣住屋的好處。調研機構SkyQuest今年3月的研究報告顯示,2022年全球微型住宅(Tiny House)市場規模為176億美元(約1372億港元),預計到2031年市場規模可發展至324億美元(約2,526億港元),在預測期內(2024至2031年)複合年增長率為7%。 香港可發展的地少但人口多,住劏房、蝸居很多時是被環境所限,但美國興起的微型住宅趨勢,原因跟香港大不同,簡單來說,有以下4大因素: 1.愛護環境:微型住宅佔用的土地、所需的建築物料較小,更關鍵的是,在居住過程中需要消耗的水、電、燃料也較大屋小,而維護成本和碳排放也相對低;這受環保人士及較重視社會責任的年輕一代歡迎。 2.減少負擔:香港樓價高,不少年輕人「上樓要靠父幹」。北美等地普偏人少地大,但上千呎甚至幾千呎的大屋,整體售價也不是年輕人容易應付。因此,由130至500平方呎的微型住宅,年輕人更易上樓。 3.追求精緻豪華居住環境:上千甚至幾千呎的大屋,平日未必可用盡所有空間,但又要繼續其清潔及維護。漸漸一些追求精緻豪華居住環境的中產人士,寧願豪裝較細面積的微型住宅,反而可提升生活質素及享受。 4.用作度假或靈活搬遷:歐美人流行全家人一起去較偏遠的地區度假,而微型住宅可作為度假屋。而一些可組裝的微型住宅,更可搬至其他地方再安裝。 小型家居市場,按產品類型、地區、最終用戶和地區進行細分。根據產品類型,可分為移動式、微型住宅和固定式微型住宅,當中以移動式微型住宅為主。依面積劃分,市場分為130平方呎以下、500平方呎以上、130至500平方呎。若根據最終用戶,分家庭、商業、工業用等,家用暫時為市場主導。若以地區劃分,可分為北美、歐洲、亞太地區和拉丁美洲市場。 現時在美國等已發展國家,對微型住宅的需求很高;但在新興國家,在採用和購買方面受到限制。而在落後地區,人們仍然依賴傳統類型的房屋,對新流行的因為他們對微型住宅的了解和資訊較少。該行業目前面臨的嚴重問題之一,是缺乏大型供應商,而客戶購買此類型屋的意願仍然較低。同時,由於缺乏對現有解決方案和技術的認識,供應商很難進入亞太地區和東歐的新興市場。 與此同時,全球大多數地區對微型住宅的法規仍不明確,更沒有統一的定義。微型住宅發展商仍面對不同的法規限制,故發展仍有限,所以想租用或購買微型住宅的用家,也未必可如願。 需求增 星發展商永續概念受捧 一直以來,發展微型住宅的發展商多於北美及歐洲,但名為Tiny Away的微型住宅發展商,2017年於新加坡成立。至今已在新加坡、澳、紐、法、意、瑞等地全球多個國家及地區,建有具備永續經營的400多個移動微型屋。該公司主打環保、低碳及永續概念,將微型屋建立在在自然資源豐富、具獨有文化特色的環境中,如跟新加坡政府的合作,將拉扎魯斯島(Lazarus Island)打造成低碳旅遊景點,甚受新加坡人歡迎。 有分析指出,疫情為微型住宅產業發展帶來一定影響,遙距工作上班族增加、重視可持續發展人士也對微型住宅的需求上升。在美國,估計有1萬間微型住宅,相當多的業主聲稱其價值低於全國平均水平,而女性業主約佔一半。此外,亦有調查顯示,56%的美國人表示樂意居住在微型住宅之中。 責任編輯:蕭寶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