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十一月 15, 2024 星期五 微雨 24° 93%

謝偉銓:「樂建居」賣地機制宜調整 減流標

2024-08-05    明報
【明報專訊】政府在前年《施政報告》提出私人參建居屋計劃,計劃命名為「樂建居」,首幅招標是位於柴灣的地皮,地盤面積約56,112平方呎,可建住宅面積不得逾44.89萬方呎,預計可提供不少於700個住宅單位,最終只獲一間公司入標,但因入標價與地政總署底價有差距,故不獲接納,令首個「樂建居」項目以流標收場,影響資助房屋的供應時間,故市場有要求檢討相關招標條款的聲音。 宜增彈性 減審批要求及程序 今次柴灣地皮出售觸礁,有業界人士認為其主要原因包括現時市况偏弱,息口高企,銀行借貸趨於保守,加上今次推出的地皮部分位於斜坡上,增加土地平整造價,令業界對項目興趣大減。而政府對後市估計較為樂觀,故對地價與發展商看法有一定差距。在市况不明朗、手上貨源充足及銀行借貸審慎下,發展商承建居屋的興趣自然不大,加上該項目「限呎」又「限價」,每個單位面積最少280方呎,七成單位更不得少於375方呎,同時需興建長者日間護理中心及家居照顧服務隊處所,這些社福設施並不獲豁免樓面面積;由於屬資助房屋,故日後須以市價六五折售予合資格人士。 因此,政府如未能修訂發展限制,適切增加彈性及減少需要部門審批的要求、程序,設定審批時限,就算市場情况好轉,地皮重新推出市場招標,成績估計亦不會理想。 今次唯一入標的公司,本身從事建築業有達40年經驗,參與不少政府部門大型工程項目,如興建學校、醫院、大型私人住宅屋苑,但入標價仍未達政府預期,市場也有質疑是否政府估價過高,脫離實際市况。 房屋是香港最具挑戰的社會問題,本屆政府一直致力增加土地供應,當中資助房屋供應近年已取得進展,相對而言,私人市場的供應卻未跟得上。現時樓市向下,發展商手上有不少「貨尾」及項目待沽,對投資參與風險較高的居屋項目,採取觀望態度亦屬合理。故此,政府想透過私人市場力量加快建造資助房屋,必須考慮發展商面對的問題和風險,適度於條款作出調整,減少因行政程序、審批要求等製造不必要的不明朗因素。 可研引入分成制度 分擔風險 在現時物業市場疲弱的情况下,筆者一直倡議政府研究引入項目「分成」制度,由政府與發展商共同分擔市場風險並共享收益,不要再以一次過於短時間內要求中標者支付所有地價,將責任和風險全數由中標者承擔,忘記了最終的共同目標是希望借助私人市場力量,盡早建成更多優質的房屋單位,緩減香港多年面對的居住問題。 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立法會議員 [謝偉銓 銓之講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