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一月 24, 2025 星期五 多雲 17° 63%

北都340公頃沃地 研究倡納入保護 團體憂發展破壞 促篩7地點劃「農業優先區」

【明報專訊】全港八成農地位於北區及元朗,與北部都會區高度重疊,多個關注本地農業的組織及學者聯合調查發現,北都區內至少近500公頃可耕農地,當中近四成(約186公頃)為活躍農地,每日出產農產品達10公噸,佔全港產量約四分之一。研究團隊稱,漁護署研究在港設立「農業優先區」,惟至今未公布結果,由於未來不少新發展區項目上馬,例如新界北新市鎮及馬草壟發展方案等,擔心區內農地須讓路予發展,甚至研究階段已剔出,建議北都前期規劃將7個地區、約340公頃土地劃為「農業優先區」納入發展,以保護農地資源。 明報記者 馬耀森 186公頃活躍農地 佔港產量1/4 漁護署回應稱,政府正進行「農業優先區顧問研究」,探討能否將面積相對較大的優質農地劃作農業優先區,同時透過適當措施促進農業優先區作長期常耕用途。政府計劃今年底就研究建議諮詢持份者。 發展局回覆稱,規劃北都時,政府不會盲目收回常耕農地發展,只有當常耕農地位處策略位置或須與其他土地整合以作綜合發展等情况下,才會將常耕農地納入發展範圍內,因此並非所有位處新發展區內常耕農地也會被收回。發展局發言人續稱,全面發展北都將提供3000公頃可發展土地;又稱發展和耕種沒有必然衝突,但在社會發展進程中,耕種是否仍要偏重以傳統農田耕作模式存在也是值得討論的問題。 漁署料年底展諮詢 發展局:非盲收常耕地 有份參與研究的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再生農業部經理葉子林表示,本港八成農地在北部及元朗,與北都範圍高度重疊,擔心新市鎮發展對農地帶來災難般破壞,研究團隊希望於規劃前期檢視北都主要區內現有農地資源,以提供具體數據支持政策建議。 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城市創新中心及本土研究社等,共同發表《北部都會區農地調查報告及農業優先區建議》。研究團隊去年7月至今年2月,以衛星及航攝地圖,再配合實地考察,識別北都部分較集中的農地,現有或已完成規劃新市鎮不包括在內。 研究發現,元朗和北區範圍內多個劃為農業用途的土地,合共約1200公頃,當中活躍耕地及閒置農地分別為186.4及264.9公頃;餘下約700公頃是棕地,佔整體近六成,反映北都農地「棕地化」情况嚴重,重災區包括新田及牛潭尾,區內約有196公頃農地,當中逾九成是棕地。 此外,北都區內以打鼓嶺及文錦渡擁有最多活躍及閒置農地,合共185.5公頃;新田及牛潭尾的活躍及閒置農地面積最小,僅8.9公頃。 優先區須符4條件 本研社:應考慮耕作配套 報告建議可將符合4項條件的農地劃為「農業優先區」,包括「良好水土資源」、「具良好復耕潛力」、「地域相對大片及完整」及「未被棕地化嚴重破壞」。研究團隊基於以上條件,篩選出北都區內7個地區可劃為「農業優先區」,包括坪輋、沙嶺、禾坑及丙岡等,合共339.5公頃(見表)。 本土研究社成員陳劍青表示,新界農地一直面對發展壓力,研究報告提供具體數據及資料,供政府在規劃新市鎮時參考,希望可及早將優質農地納入保護。他又稱制訂「農業優先區」範圍時,應考慮周邊基建配套如灌溉系統,令閒置農地復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