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2
經濟日報
香港人口老化,擁有物業的業主亦避不開老化問題,近日有資深投資者談論起「業主高齡化」問題對於樓市交投的影響。
事緣資深投資者林一鳴早前提及香港持有物業的市民,佔70%為50歲以上,這批業主已沒有換樓動力,年輕人亦不想買樓,投資者寧可做定期存款,造成現時樓市困局。
唐榮注意到其中關於「業主高齡化」的說法,因為人口老化屬於香港整體社會面對的結構性問題,結構問題牽涉長遠趨勢,往往比起一時息口變化或者政策,對於市場有更深遠的影響。
53萬業主逾60歲 佔41%最多
先從數字看看「業主高齡化」有多嚴重,如果參考立法會秘書處資料研究組在2021年的報告提及,居住在自置居所的年長戶主(60歲或以上)數目,由1997年的19.2萬增加至2019年的53.6萬人,增幅達1.8倍,在所有自置戶主中比例達到41.2%。數字上反映了長者業主屬於市場主流。
事實上,香港自置居所比率在97年後開始攀升,由97年46.7%升至04年54.3%高峰,這段時間雖然樓市低迷,但造就了不少市民有機會撈底上車自住,當年入市的買家很可能正值30歲左右的盛年,去到現在陸續進入60歲或以上,「業主高齡化」是伴隨整體社會人口老化。
另外,近年樓價高企,除了靠「父幹」、「母幹」,要買樓儲蓄足夠的首期亦需要些時間,造成首次置業的平均年齡推遲,亦推高整體業主的平均年齡。
當年長業主變成市場主流,一方面銀行按揭審批的要求會影響他們置業、換樓的決定,例如現時大部分銀行採用「75減人齡」計算按揭年期,亦即是當年歲超過45歲以上就較難取得最長30年的按揭年期,而縮短年期就會增加每月按揭供款的負擔。
換樓興趣不大 套現北上養老
同時,隨着步向退休年齡,較為年長的業主考慮到未來收入及生活規劃,一般人希望避免在退休後需要繼續供樓,可以相信林一鳴認為年長業主進一步換樓、置業的需求,確實未必太高。
至於賣樓方面,雖然不少長者都有傳統觀念,想將物業留給子女,不過近年亦有北上退休養老的風氣興趣。由於香港樓價一般遠高於內地二三線城市,賣出香港物業套現在內地置業,甚至有餘錢可以養老。
近日就有一宗業主回內地退休的賣樓個案,據地產代理指,天水圍天盛苑一間實用面積517平方呎兩房單位,因為原業主部署回內地退休,有意賣樓套現,故增加議幅減價30萬,最終以居二市場價340萬沽出單位,呎價6,576元,持貨24年帳面賺266.8萬元,升值逾3倍易手。
撰文 : 唐榮
欄名 : 專家樓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