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2
經濟日報
香港正面對很多考驗,但也有很多新機遇,如果我們只會不斷唱負面,只會不斷錯失新機遇,這正是所謂「不買樓同樣存在風險」。
「撤辣」後的房屋政策其實是足以令市場回復正常運作的,只是主流購買力仍按兵不動,當下上車盤的價格其實已經遠低於市民的購買力,有樓花開放式單位入場費以184.2萬元起作招徠,而二手市場的兩房高層海景單位也只是400萬元左右,其他300多萬元的單位單是屯門一區已經有逾500個樓盤,甚至200多萬元的單位也有逾百個供應。香港很多人都知道樓價調整得差不多了,現在還在等甚麼?可能只是等第一批人製造市場「當頭起」的趨勢,他們才安心入市。
昨日在公司內部的市場分享群組看到董事以下兩則的分享,筆者看後感到十分震撼,原文在此與各位分享:
區域董事袁思賢分享:「優才、專才千軍萬馬來相見,今日屯市分行暫時收到5門客,已有3門客是內地人想在香港買樓,因為在香港買樓最穩陣及租金回報高,最重要對香港有信心。」
執行董事張才權分享:「今日時代分行門客所見,內地客來港置業趨勢增加中,當中有門客是高才通、月入達11萬元,預算每月以3萬元供樓,買樓收租傾向物色樓齡較新的屋苑,相信優質屋苑的成交會繼續增加。」
另類價值觀 取笑置業人士
以上反映到兩個重要的事實:一是在撤辣後內地人(包括之前已來香港現在已有身份證的)在香港置業大幅增加,一手不少樓花發售,不少發展商也公布有約三成買家應該是內地人,內地人在香港二手市場上尤其是上車市場的比率原本不超過5%,但這一刻筆者認為內地人在二手市場已佔約兩成,這是十分重大的改變。
第二,現在內地很多專才的工資也高過香港很多年輕人,今天我們很多人放棄置業所以不知道有甚麽分別,但當有一天市場回復正常就會明白市場是由購買力較強的人得到優先,同時也由他們去決定。
香港有人向年輕人灌輸一些有毒的文化和價值觀,就是用杯葛的鬥爭去面對置業的困難,而不是爭取上車機會,當市場調整出現了置業良機的時候,他們仍然繼續進行這場意識形態的鬥爭,不單止自己不參與置業,還發動群眾去向想置業的朋友施壓,以及取笑已經置業的人士。
更令人心寒的是,內地人來香港置業大增之下我們的市場仍然低迷,即是港人參與房地產的冷淡的而且確是非常極端。
如此下來,香港的業主社群將會改變,將來不少香港年輕人要交租給內地來港的專才;別人並沒有搶走我們的機會,而是港人自行放棄。除了內地人外,業主社群裏面亦日益加進其他非中國人。
撰文 : 汪敦敬 祥益地產總裁
欄名 : 大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