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09
東方日報
環顧近月全球股市表現,美國、日本、台灣、印度股市皆曾創新高,可港股就繼續憔悴,已把第二季的反彈幅度蒸發逾半,跑輸其他主要股市乃鐵一般的事實。再看樓市,二手以蝕賣為主,有發展商以貼近甚至輕微低於成本價開售市區新盤,亦有新界新盤以低於深圳福田的新盤平均價開售,作為業主怎不神傷?香港人兩大主要資產價格表現如爛泥,一個資本市場但財富效應缺如,景氣積弱之勢至今尚未能徹底扭轉,如何提振消費,振興經濟,支持發展新興戰略產業的龐大資本開支,真的願聞其詳!
論港股,除了指數表現大落後於其他主要股市之外,成交又復低迷,新股市場不興,是另外兩個弱勢指標。官方常言,新股偏淡靜是全球現象,但主要股市不斷尋頂,也是全球現象,偏偏港股沒能跟大隊,又是甚麼一回事?
無可否認,港府這些年在改善金融市場環境、提升便利度、迎合創科發展等各方面,吸引海外企業和長線資金方面,都已下了不少工夫,但至今未能對股市實際表現起到太大的提振作用。歸根究柢,中國資產估值仍未走出谷底,本港經濟亦無一瓣能逆市走強,股市流動性問題始終未有明顯改善,如何能吸引更多資金及企業來參與,確是一項難為的任務。
港股長年缺乏好表現、交投欠活躍,後遺症是上市企業在股票估值低迷下,難以理想價格在股市融資支持業務發展,融資活動減少,金融服務業生意亦難以好轉,非但做老闆的日子難捱,亦難有好條件留住人才。港人對股市失信心,資金缺乏出路,不是轉而投資海外股市,就是放銀行收息,股票愈殘愈無人吼。
更令人擔心的是樓市。如今全面撤辣之後樓市小陽春已完結,樓價又復尋底,二手樓價跌跌不休,新盤銷情緩慢,高息環境下發展商以套現為先,只有面對現實,以近乎成本甚至微蝕的價格開售市區新盤,近日更有新界一手樓盤開售平均呎價不到萬元,比深圳福田新盤平均價還要低。要知道,物業是好多香港市民的主要資產,樓價大跌,意味身家縮水,負面財富效應不利消費與需求,道理不難理解。
再者,即使銀行在政策主導下,按揭借款人沒斷供就不會主動追收差價,但發展商最終還是要為這些年買入的「貴貨」作撥備,對估值的壓力可以想像,這對股市和本地銀行業,都是一個潛在風險因素,而銀行落雨收遮,又對依賴金融信貸支持業務發展的發展商在再融資方面造成惡性循環。期望港府能盡量設法為經濟保底,穩定就業及居民收入,否則樓市繼續下沉,後果難以想像。
雖則說,未來新經濟發展下,香港不能再依靠地產業來支持經濟發展,要發展戰略產業,走多元路線,惟這個調整經濟結構的過程,必須要有序,過急的資產價格調整,對於目前香港的景氣狀況而言,誠然是百上加斤。雖然,中國資產價格變化,香港並沒有能力掌握,惟提振香港經濟景氣,是港府主責,當務之急,是加緊拚經濟,且不是說了、做了就當交差,而是要實實在在交出成績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