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一月 16, 2025 星期四 天色良好 16° 44% 紅色火災危險警告

宏觀經濟困難重重 無阻本港穩步復甦

2024-07-02    經濟日報
過去半年,由疫後旅客數量、撒辣後樓市交投,至最近的結業潮,市場不斷聚焦本港經濟復甦不似如期。據世邦魏理仕研究部觀察所得,盡管本港經濟仍然面對不少困難,個別領域正在過渡結構性轉變,但實情是,本港經濟持續展現韌性,並逐步從拾動力。經營表現或許與營商者期望仍有落差,但不少行業的指標最少已經達致疫情前水平。 過去五年,香港經濟面臨巨大阻力,從2019年下半年社會運動事件到歷時三年的疫情,令本港經濟在期間的14個季度中出現10個季度收縮。經濟在2023開始從拾升軌並按季加快。升勢延續至2024年第一季,雖然升幅在高基數下有所放慢,但仍然錄得2.7%的按年增長。 然而,必須承認的是,與去年同期比較,今年首4個月合計的本港零售業總銷貨價值下跌4.7%。有評論認為零售業生意欠佳是港人外遊及北上消費所致。值得留意的是,盡管此話非虛,本地居民在境外消費卻仍然低於疫情前水平,並沒有出現過度消費現象。本地個人消費開支(以當時市價計算)更已經超越2019年水平,在2023年按年增加12.9%至21,039億港元,較2019年高6.5%。零售銷售數字錄得跌幅,主要由於訪港遊客人數仍低於疫情前水平,旅客來港消費模式轉變,加上購買力有所下降,非本地居民在港消費,只達2017-2019年均的三份之二水平。 在企業層面,有說經營困難令不少公司倒閉,但實情是,中小企業的數目在2021年起連續三年增長,2023年底數目已經超過38萬間,較2018年高峰的37.2萬間為高。非本地機構情況亦如是,在港註冊海外公司數目維持在約9,000間,與疫情前水平相若。雖然近年寫字樓市場需求下降、空置率上升,但這其實與疫情後企業辦公模式改變、新供應上升等因素有較大關係。 息口和旅業復甦為先決條件 展望未來,在聯繫滙率制度下,香港的滙率政策處於被動角色,加上即使年底前香港可能跟隨美國減息,利率仍處於偏高水平,對整體投資市場需求復甦幫助有限,港元持續偏高亦不利旅客在港消費。但是,可喜的是,大陸經濟持續復甦,最近不少推動內地居民出行相關政策亦得到放寬落實,香港政府近月亦在推動盛事經濟不遺餘力,下半年有不少國際級商貿及娛樂活動在港舉行,相信未來六個月訪港旅客人數將持續增長,達致香港政府預期全年5,000萬人數水平。 除此之外,近期亦逐漸看見不少新興行業為香港經濟添上動力,例如新能源汽車、創科、財富管理、文化藝術、以至與醫療產業息息相關的保險業亦變得活躍,相信這些新興產業發展和持續人才流入在未來一段時間將會為香港經濟以致房地產市場帶來需求增長。 長遠而言,香港持續融入大灣區發展,社會政治環境愈趨穩定,中央政府對香港在國家發展中定位的肯定性不斷提高,這些都有利香港經濟長遠發展。復甦或許需時,但只要利息環境和旅遊業復甦持續改善,香港經濟前景仍然亮麗,長遠仍是國際投資者不可忽視的市場之一。 撰文 : 陳錦平 世邦魏理仕香港研究部主管 欄名 : 專家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