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請開啟JavaScript!
六月 18, 2024 星期二 微雨 28° 90% 雷暴警告

撤辣效應未如預期 二手價添壓

撤辣後樓價升勢不似預期,急套現業主選擇蝕讓沽貨,加上發展商加速推盤令二手捱打,樓價復甦路漫長。 撤辣至今將近3個月,措施效力逐漸減退,二手交投明顯放緩。雖然剛過去周末兩天10大屋苑成交量重回雙位數,錄得約10宗成交,但自3月尾至今已經兩個月,維持每個末在單位數或低雙位數成交,跟撤辣初期達到20至30餘宗明顯回落。 新盤低價去庫存 二手仍被動 二手市場往往先量跌後再價跌,成交量回落,意味着急於沽貨的二手業主,需要選擇降價求售,繼而推低二手樓價。以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enta-City Leading Index,CCL)為例,近日錄得連跌4周,累積下跌2%,撤辣後樓價升幅已經收窄至0.7%,蒸發大部分升幅。 當撤辣後表現不似市場預計將造成兩方面影響,一方面是本身觀望樓價回升,希望善價而沽的二手業主可能改變主意,轉為率先止蝕離場,情願「輸少當贏」。而另一方面,憧憬撤辣後樓價反彈而入市的投資者,現時由於無額外印花稅持貨兩年的限售期,可以隨時沽貨。上述兩種情況均有可能增加二手市場沽壓,遏抑二手樓價回升動力。 至於市場充斥着二手蝕讓個案,亦令到過往香港人對買樓「必賺」的信念動搖。按照地產代理統計,今年首季3成的二手私樓成交需要蝕讓,情況有機會進一步加劇,影響投資者入市意慾。 更重要的是,發展商手上仍然有不少未推售的一手新盤,由於高息環境持續,發展商傾向去庫存,賣樓套現以減債,降低融資成本,普遍採取「先量後價」策略,在低二手價推盤下,二手業主陷於捱打局面,導致二手樓價復甦漫長。 作者:余敏欽 責任編輯:黃鑠安